學者:新橋區宜加快都更 引客入區
【本報消息】新橋區屬傳統舊區,有學者認為,新橋區人口老齡化趨勢與其他區份趨同,未見特別嚴峻,但需因應消費模式改變而變陣。加快區內都巿更新步伐,可有效引客入區,盤活生機。
對於新橋區人口及區內現況,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表示,二一年人口普查詳細結果顯示,新橋區人口4.6萬多,當中大於或等於六十五歲的有6,000多人,該區年齡中位數約四十二點六歲,平均年齡為四十二點二歲,老化指數為114.3。從數據分析,新橋區人口老齡化趨勢與其他區份趨同,未見特別嚴峻。
但該區人口中只有1.8萬多人出生地為澳門,佔區內人口不足一半;其次是內地及菲律賓。該區的其他亞洲國家出生地人士數量達5,800多人,是全澳最多的區份。職業方面,該區人口就業多擔當基層工作如文員、服務銷售人員等非技術人員,專業人員或管理層相對較少。
適應消費模式變陣
針對新橋區定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巿總體規劃(2020-2024)技術報告提到,新橋區屬於中區“-1”。就該區未來發展已有相關指引,包括要延續舊區傳統特色,持續構建及優化慢行系統,串連文化旅遊節點及陸地公共開放空間,基本已清晰定位該區用途為居住區。
因此,商業服務上的考量應定性為民生消費。區內基層人士佔多,加上經過疫情三年,不少人收入大減,消費降級較明顯,要真正復甦,可能還需更長時間。
隨着消費者消費模式和行為改變,多偏好使用線上消費。以外賣為例,多了跨區外賣的機率,故新橋區傳統商戶要更好地經營,必需適應消費模式改變,更多地開發線上線下結合的可能性,包括多做線上宣傳推廣。更重要的是,必需加快都巿更新步伐,若無相應政策增加區內通達性,以及優化街道泊位、慢行空間等,難有條件吸引其他區份居民甚至旅客深度遊。他認為需具備以上條件,才可成功推動,否則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