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譴這回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有學者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思是文學形象雖由作者創立,但因為讀者個人的經歷和文化背景不同,對形象的理解便不同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到《三國演義》,是“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當不少讀者為諸葛亮借東風、借箭等妙計拍案叫絕時,在魯迅先生的眼中都是些近乎妖的舉動,是小說作者杜撰出來的東西。
現在再讀這齣莎劇,對殺兄奪位的叛逆行為,已經沒有早年初讀時那樣憤慨了。可能是自己多讀了一點歷史書,發覺歷史上弒父、弒兄奪位是司空見慣的事。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再經過杯酒釋兵權後,政權可以說穩如泰山了。可是當他病重時,皇后急召兒子到塌前,但二弟晉王趙光義卻先到一步,陳振的《宋史》記載,當時皇帝寢室是“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聽到有“柱斧戳地”的聲音。隨即傳出皇帝駕崩的消息,第二天趙光義便坐上皇位了,“斧聲燭影”便成為了歷史之謎。
相對這種遮遮掩掩的奪位之舉,有些奪位個案卻是明目張膽的。春秋戰國時,楚成王的太子商臣,知道父王準備改立他的弟弟做儲君時,謀臣潘崇問他能否聽命於弟弟,他說不能。能否外逃,他又說不能。最後問他能否舉大事,他說能。於是便窺準機會指揮手下圍攻成王,成王最後只好自縊了。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應該受到天譴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穆王(商臣)死後,兒子接棒,國勢更盛,他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
哈姆雷特一劇中,幾乎主要的人物都死了,蒼穹中好像有一雙主宰善惡的手,也像是天譴。不過,這只是戲劇情節而已。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