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金求三年之艾
明代李梴在《醫學入門》裡提及:“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
近些年,艾灸養生成產業鏈後,純艾難尋,陳艾更難。
《孟子 · 離婁上》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描述,道出古人對於艾的選擇已經有非常清晰的認知。
但陳年艾葉製成艾條後,究竟是三年陳還是五年陳,便是生產商也分不出來。
養生館裡,種種巧立名目的藥艾、陳艾更是被吹噓,功效與價格齊齊虛高,反正,你是來消費的,就做好捱宰的覺悟吧。
艾草粗生易養,分佈極廣,在各地皆有野生,且一年可以收割數次。有位在蘄春承包了幾座山頭做果園的老伯告訴我,山上的野艾每年可以割三茬。氣候溫暖的南方一年可以收割四到五次,所以,艾草真不是什麼難得之物。但缺乏經驗時,差不多的價格買到品質相差很大的艾條也是常事。
學會辨識純艾與陳艾,這個學費必需交。
首先,在交易平台上,總有些良心商家,“誠懇”地保證產品的品質,並分享辨識真假純艾的方法。這類商家有一定程度的名譽感,大概率不會做假。但良心和利益產生矛盾的時候,誰也無法擔保他人的定力。這是對商家的初步篩選。
其次,選取多家自己感覺信任的商家買同年份、同規格的艾條做比較——累積體感經驗,這是讓自己最信任的辨識方法。
顏色、灰色、扯艾絨等方法都是基礎辨識的參考,最清晰的是氣味與火力。艾葉有獨特的香氣,越新鮮越濃郁,陳艾條的香氣會柔淡許多,絲絲縷縷,沒有新艾那麼霸道辛烈。點燃後,火力明顯柔和親膚,沒有躁熱感,燃燒緩慢,艾灰不易脫落;把煙霧輕輕揮到鼻端,不嗆不衝不刺激,和火力一樣,柔和不燥——只要是陳艾,至於是幾年陳就不重要了。
標題的意思是,若能用商家標出的五年陳艾的售價,買到三年陳純艾,就已經很幸運了。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