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步行防腦退化
戒煙 再向健康出發!
中醫探討失智症
妊娠瘙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6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中醫探討失智症

何政恆


中西醫 配合治療能 夠起到協 同作用

    中醫探討失智症

    根據二○二三年全球人均壽命排名顯示,澳門人均預期壽命超過八十五歲,而六十五歲以上人士佔總人口15.7%。高齡人群是慢性病的高發群體,而其中,失智症的發病率接近10%。現時對於失智症主要以預防為主,藥物治療為減輕症狀或延緩病情惡化,並不能達到逆轉或治癒的效果。隨着老年人越來越多,失智症將會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們的視野,成為繼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後,老年人健康的又一大威脅。因此,對失智症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發病後做到早治療、早支援,盡可能地讓患者維持現有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大大減輕醫療負擔及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中醫對失智症的辨證

    在中醫古籍中,記載健忘、呆病、呆癡、愚癡等病名,症狀描述類似失智症,如《靈樞 · 天年》云:“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指出八十歲後容易出現失智問題。《醫林改錯》中:“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指出病位在腦。

    中醫認為,病因多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精不足有關,特別是心臟和腎臟。心臟功能協調,則氣血運行順暢,為大腦提供所需要的營養成份;而腎臟為先天之本,其功能旺盛,則氣血充足,延緩腦細胞凋亡。除五臟功能低下外,體內所產生的瘀血、痰濕等,均會導致腦失所養。因此,大部份失智症是虛實夾雜的病理狀態。

    病發初期重調節

    失智症的病程約八至十年,甚至長達十五年以上。發病初期,患者主要出現短期記憶障礙,能保持一定的社交能力,與正常退化的區別不明顯,因此經常被忽視。

    在初期,可以通過飲食及運動,減慢疾病進程。多食五穀雜糧、蔬菜、堅果、魚類等食物,少食紅肉類,可保持大腦健康。另外還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周三至五次輕度至中度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游泳等)。同時要保證每日八小時的充足睡眠,以及午後二十至三十分鐘小睡,可有效幫助減少失智症的發生。還可多做一些智力遊戲,幫助大腦運作。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維持適量的社交活動,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病發中期重治療

    發病中期,患者出現失語、失用、判斷和概括能力下降,表現不安,偶有大小便失禁,日夜顛倒等症狀。因患者活動能力下降,部分運動變得不再合適,這時除常規藥物治療外,還可配合中藥及針灸治療。常用來治療失智症藥食兩用的中藥材有——補氣類:如黃蓍、黨參;補血類:如當歸、杞子、首烏;養陰類:如沙參、麥冬、百合、石斛;溫陽類:如鹿茸、羊肉、肉蓯蓉;活血化瘀類:如丹參、田七;平肝息風類:如天麻、白芍。

    日常在家可以手法按摩作為調節手段,如手指梳頭法,可刺激頭部的百會、四神聰、風池穴位,以及運動區、語言區、情緒區等,加強頭部血液循環。按摩四肢關節周邊,可刺激曲池、湧泉、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藉以改善患者的關節運動。

    中西互補享晚年

    現代醫學對失智症暫時未有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案。中西醫配合治療能夠起到協同、減毒的作用,中藥在改善和延緩症狀,減少西藥副作用方面亦有一定優勢,同時可配合針灸、推拿等,使治療更全面,有助提升失智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摘自《鏡湖健康知音》第四十四期)

    鏡湖醫院中醫科 何政恆醫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