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空間
五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是英國的心理健康宣傳周,麥當勞與英國兒童慈善機構合作,將快樂兒童餐的招牌微笑移除,並提供一組表情貼紙,讓小朋友可以依據自己的心情把表情貼在餐盒上。系列貼紙中有微笑、悲傷或是面無表情,為的是想告訴小朋友“快樂並非你的唯一選擇,你不必永遠保持笑容”。也期望兒童貼上自己的心情,能提醒父母要關懷孩童的情緒,一同面對好的與不好的心情。
【摘自:〈快樂兒童餐消失了?英國麥當勞拿掉“微笑表情”竟是因為這個原因〉,Popbee,二○二四年五月十七日】
上星期,衛生局公佈二○二四年首季自殺死亡監測結果。讀到這結果固然令人惋惜,也慨嘆現代人對身體健康的追求縱已無孔不入,對心理健康的推廣,始終仍須努力。
心理健康究竟是要如何推廣?我覺得英國麥當勞這活動做了個不錯的示範。此活動的關鍵有二:抹走標籤、鼓勵表達。倘若麥當勞只將“微笑”移除,剩下一個紅色餐盒,那不過是一次打倒“快樂霸權”的公關表演,主導權仍在其手中。但將“微笑”拿走,把餐盒變成一個讓孩子隨意表達心情的平台,才真正將主角的身份交回小朋友,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為。換言之,要真正向大眾推廣心理健康,不應該只着眼於單向的灌輸內容;反而要破除目前將人束縛的標籤與框架,將發言權交到受眾手上,為他們營造一個能讓其自在、自由去選擇的空間。
不要盲目認定“可以快樂的話,沒有人想不快樂”。快樂與不快樂,悲傷還是喜悅,都是情緒的一種。擁有大家都能自由表達情緒的空間,我們距離心理健康才會更近一步。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