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
【中新社武漢廿六日電】二○二四年中國航天大會四月廿三日至廿六日在湖北武漢舉行,月球探測與國際月球科研站成為大會熱議話題。未來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設?中國將如何與世界各國共建“月球家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大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作出解讀。
探月“四個轉變”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探測月球是人類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第一站。近年來,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空局等國家和組織相繼發佈一系列探月規劃,掀起新一輪探月高潮。
吳偉仁分析稱,國際月球探測目前正呈現“四個轉變”:一是從登陸月球向在月球開展科學研究、尋求技術突破轉變,二是從過去單點式探測向如今大面積深入探測轉變,三是由過去政府主導向如今由政府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四是從單個國家獨立開展探月到如今多個國家、組織聯合共同探測轉變。
中國於二○○四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此後,中國探月工程在十六年間五戰五捷,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
吳偉仁表示,中國在月球探測、工程實施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在原有經驗基礎上,中國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下一步將和更多國家尤其是沒有能力單獨實施探月的發展中國家,共同開展月球探測。
吳偉仁透露,作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階段的重要任務,嫦娥六號將於近期實施發射,執行月背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將於二○二六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嫦娥八號將於二○二八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試驗。
建月球站兩步走
依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將計劃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計劃二○三五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開展常態化科學實驗活動和一定規模的資源開發利用;二○四五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開展月基綜合性科學研究和深度資源開發利用,為載人登陸火星開展相關技術驗證和科學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