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看法説法)從“澳門大橋”說起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第二十六屆“新春陶瓷書畫文玩展”題句
(西窗小語)非洲穆斯林區也搞計劃生育
(雕刻時光)如果廿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
(娛情未了)吳慷仁
(燕堂夜話)白梨枇杷
(若無其事)十隻手指
(克萊因瓶)候船室見聞
(信步由之)勞累又一程
(筆雯集)讀《長生豬》有感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看法説法)從“澳門大橋”說起

周樹利

從“澳門大橋”說起

    澳門通往氹仔的第四座大橋名稱終於定下來了:澳門大橋。

    乍聽來,第四座大橋命名為澳門大橋沒有什麼不妥;但回心一想,定名為澳門大橋,好像有點混淆了本地人及外地人的認知。嘉樂庇大橋(俗稱澳氹大橋)、友誼大橋、西灣大橋,從廣義上看不都是“澳門大橋”嗎?如果把澳門大橋改作鏡海大橋、濠鏡大橋,甚至新澳門大橋(簡稱新澳氹橋/新澳大橋),聽起來不是同樣清晰悅耳嗎?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本地第一所民辦大學轉由官辦時,從“東亞大學”易名為“澳門大學”,校名沿用至今都未曾聽過有異議。無他,當時澳門的大學只此一所,以公帑營運,早已為外地人所認識,而且過了多年,本地才有其他大學出現。

    也記得,當年澳門教區戲劇研究社解散,由研究社成員承接它時,易名為“澳門戲劇社”。對此,亦曾對社員提出我的見解:只怕外地戲劇界朋友會誤會它是“協會”或“總會”,一個代表着澳門戲劇界的演藝組織。幸好,反對聲音不多,我的顧慮雖有點杞人憂天,想來亦不無道理。

    俗語說得好,“唔怕生壞命,只怕改壞名”。藝穗會舉辦了近十年的“全澳短劇匯演”,最近兩年已易名為“短劇匯演”。限於人力及資源,我們已把此項活動改為“邀請”,而再不是“來者不拒”了。個人認為,若再冠名為“澳門”或“全澳”是不恰當的。

    同樣地,坊間凡以“學會”、“總會”、“協會”、“聯會”等命名的,都應該考慮到名稱的認受性。舉例來說,當年成立的澳門戲劇協會,會員是包括了本澳絕大多數戲劇組織的。可惜無疾而終,變得名存實亡,群龍無首……那是題外話了。

    周樹利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