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美食之地
去年台灣網站“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二○二二年三月九日至二○二三年三月八日間的網絡大數據發現,台灣人討論度最高的台灣美食之地,第一位竟然是台北,而不是普遍台灣人心目中的台南。其實不難理解,皆因台北不乏日菜、韓菜、泰菜甚至高級的法菜及意菜等,討論度自然高。
台南被稱為“台灣美食之都”,可謂不容置疑,皆因走在大街小巷,都不乏歷史悠久的在地料理及傳統小吃。單是牛肉湯及溫體牛火鍋已夠獨當一面,日治時期引入的日式布丁也夠代表性。至於虱目魚羹、小卷米粉、擔仔麵、棺材板及薑糖番茄等,都是台南始創。另外還有碗粿、鱔魚意麵、土魠魚羹等,台南都做得特別出色。
台南能有此稱號,有說因早期不少閩南漳泉兩地的移民帶來當地飲食文化,荷治時期又引入了虱目魚及番茄等,到日治時期,不只引入布丁、和菓子及製冰的技術,更把和風洋食帶來台南。說起日治時期的台南,當時有著名的洋食店,如滋養亭、台灣樓及甲比丹,而根據《台灣日日新報》於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報道,當時台南公館推出神戶牛製作的西洋料理及壽喜燒(鋤燒),更有職人製作的菓子如窩夫、長崎蛋糕、羊羹、粟饅頭及黍團子,認真厲害。下周再談。(食在台南 · 一)
老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