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周處除三害 談極惡人性
劇團異軍力挽狂瀾 舞台藝術大顯光芒
減肥是賣點 但不是看點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3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劇團異軍力挽狂瀾 舞台藝術大顯光芒

令狐昭


中聯電影《寶蓮燈》大獲好評,激發各大製片公司趕拍粵劇電影。


唐滌生、任劍輝、白雪仙組成鐵三角,合作無間。

    劇團異軍力挽狂瀾   舞台藝術大顯光芒

    一九五○年代的香港戲班組織,一般是班期短而且配搭更換頻密,班主投資減少,跟一九三○年代覺先聲劇團或太平劇團的穩定性和雄霸情形,無法相提並論。由於競爭大,戲行吹淡風,一九五六年不少劇團採用濃縮劇本,減低票價,雙班合演一晚兩場吸引觀眾。①業界因時制宜,逐漸扭轉頹勢。當中尤以芳艷芬的新艷陽劇團作品如《梁祝恨史》等大收旺台,而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靚次伯等組成仙鳳鳴劇團,很快成為粵劇主力軍。何非凡的非凡響劇團、吳君麗的麗聲劇團、麥炳榮和鳳凰女的大龍鳳劇團,加上以新馬師曾為主的劇團,均為一九五〇年代後期的代表。

    當時由吳回執導的中聯電影《寶蓮燈》(一九五六年)大獲好評,激發各大製片公司趕拍粵劇電影;紅伶紛紛轉戰銀幕表演戲寶,不但能在舞台演出機會顯著減少的環境下增加收入,同時讓香港粵劇在艱苦歲月裡維持經營,並促使粵劇與電影進一步融合。其實香港電影與粵劇向來既是競爭對手,又是難兄難弟。武俠片導演胡鵬早在香港淪陷前便跟粵劇界結緣,處女作《夜送寒衣》(一九三九年)由新馬師曾擔綱,《大地晨鐘》(一九四〇年)和《春閨三鳳》(一九四一年)由唐滌生②編劇,可惜不久因香港淪陷而各奔前程。士別多年,新馬師曾已榮登文武生王的寶座,而唐滌生差不多成為香港粵劇的莎士比亞。

    胡鵬與新馬師曾在水銀燈下重聚,完成了歌唱片《打劫陰司路》(一九五七年)。同年因拍攝《十五貫》(一九五七年),使胡鵬對舞台紀錄片產生興趣,亦使拍檔王風對製片工作滿懷信心;接着胡鵬策劃製作了《樊梨花金光陣產子》(一九五八年)和《薛剛打爛太廟》(一九五八年),由關德興和吳君麗掛帥。它們之所以被稱為舞台紀錄片,一方面是基於商業考量,另一方面是其戲曲表演方式跟過去的電影有別,故此強調其舞台藝術特性。胡鵬曾經觀摩京劇名旦梅蘭芳的演出,舉手投足,盡善盡美,教人歷久難忘。他深諳粵劇也是傳統藝術,老倌的造手和唱功,造詣極深。正如小武出身的關德興③在《十五貫》扮演正直無私的青天大老爺,一場公堂大審,以霸腔配合舞台功架演出,為電影提供了額外的表達及感染力量。

    正當胡鵬不斷思索如何運用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來記錄這種舞台藝術的神髓,香港粵劇創作的錦繡河山,已落入唐滌生和李少芸手中。眼見舞台上一番凋零景象,很多人認為粵劇只能移師銀幕了,可是仙鳳鳴和麗聲等擁有強勁藝術生命力的劇團偏偏異軍突起,力挽狂瀾,把觀眾的視線聚回舞台上,更為粵劇的未來埋下薪火相傳的種子。那時粵劇奇才唐滌生被聘為仙鳳鳴的駐團編劇,跟任劍輝、白雪仙組成鐵三角,合作無間,大顯光芒,代表作有《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帝女花》、《紫釵記》、《西樓錯夢》、《再世紅梅記》等④,它們曲詞典雅,分場佈局嚴謹,細膩描繪才子佳人的哀艷濃情。

    一九五○年代香港粵劇景況,縱使大不如“薛馬爭雄”時代旺盛,但是電台廣播粵劇仍是市民主要娛樂,粵劇電影仍是電影主要片種。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九年是粵劇電影史上產量最高的三年,合共出產了二百二十九部⑤。一九五九年是粵劇電影的豐收年,七十四部公映作品中,有廿一部由唐滌生編寫或撰曲,其中左几執導的《帝女花》(一九五九年),以及李鐵執導的《紫釵記》(一九五九年)和《蝶影紅梨記》(一九五九年)都成為經典。同年李少芸與妻子余麗珍合組麗士影業公司,專門攝製粵劇電影,產量旋即稱霸粵語影壇,更保存了大量傳統功架和排場。

    (粵藝武俠片的前世今生 · 二十五)

    令狐昭

    註釋:

    ① 王賡武主編:《香港史新編增訂版(下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一月,第七百五十三頁。

    ② 粵劇處女作為《江城解語花》(一九三八年),而《大地晨鐘》令他首嘗劇、影雙棲的滋味。

    ③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八年為香港八和會館主席。

    ④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九年是唐滌生的巔峰五年,其間亦為新艷陽、麗聲等劇團編劇。

    ⑤ 當中有粵劇戲曲片、粵劇紀錄片、粵劇歌唱片、粵劇故事片、粵劇折子戲片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