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生活素描)去有陽光的地方
(西窗小語)民主黨分裂為親以及進步派
(雕刻時光)最大的笑話
(娛情未了)打卡
(燕堂夜話)東坡精神
(若無其事)羅蘭
(霧中風景)擁抱焦慮
(信步由之)我們家的0.5
(筆雯集)無野人莫養君子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3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娛情未了)打卡

高 域

打卡

    展覽中,展品是主角,是整個展館的核心;參觀者進場,就是看展品。

    不知何時開始,展品淪為配角,參觀者才是主角。

    走入展覽館,細心欣賞各式各樣的藝術品,樂趣無窮。奈何愈來愈多人視展覽館為打卡勝地,在展品前盡擺姿勢拍照;展品愈靚、愈珍貴,影相的人愈多、時間愈長。

    藝術家花盡心思創作、製作藝術品,難得公開展出,自然獲得滿足感。可惜被視為佈景,襯托參觀者拍照,讓參觀者更美,藝術家內心有何感受?

    這究竟是甚麼現象?拍攝者為何有此心態?在網絡爆炸年代,將自己最美一刻放上社交平台,非常普遍,但風氣過盛、過於追求,拍照成為生活核心,是否好事?

    走到博物館、展覽館欣賞展覽,舉止行為通常要比其他公眾場所更文明安靜,以示尊重。看到好的作品,對之拍攝留為紀念,也是出於愛好。但參觀者一而再、再而三轉換不同姿勢在展品前多次打卡,明顯不尊重展場、不尊重展品、漠視藝術家的心血,更遑論影響在場欣賞的其他參觀者。打卡真的重要嗎?在網上被讚很重要嗎?有時懷疑這些為打卡而來的人,有否真正欣賞過展覽?還是只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文化。

    作為旅遊城市,滿城遊客,處處皆可打卡,遊客打完一處即到下一處再打,旅遊的意義是甚麼?旅遊不是要看看人家的風景名勝嗎?尤其要看蘊含歷史文化的地方,正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現時好像是“讀萬卷書不如打萬張卡”,將歷史文化當作打卡陪襯品,此現象不知是好還是壞。

    要吸引人,已經不是難題,只要裝上特別裝置,愈奇形怪狀愈突出,必能招徠旅客爭相打卡。問題是這樣便失去城市特色,弱化原有的文化底蘊。

    高    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