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助融灣區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個獨立關稅區和三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這些曾被認為是制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差異,但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實施的五年來,正逐步轉化為三地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加速器。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立足全域和長遠的重大謀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
二○一九年二月十八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五年來,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大灣區正朝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多年前,談起大灣區,澳人或覺遙不可及,以為都是大方向大政策。但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從“硬聯通”到“軟聯通”,一系列原創性改革舉措在大灣區落地,內地與澳門駕照互認、“澳車北上”、“港車北上”實現,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試點執業,重大項目申報面向港澳科研機構開放等,大灣區概念已滲透生活方方面面,澳人越來越感受到,大灣區共建共融,正在全方位提速,未來發展空間無比廣闊。
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參建大灣區的着力點和大舞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關於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的意見》等重磅文件近期接連發佈。深合區將於下月一日零時實施分線管理,對澳寬關運作,便利澳人到橫琴工作、生活、學習,加速推進琴澳一體化。
粵港澳大灣區“年紀輕輕”,已成為世界灣區的後起之秀。至二○二二年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十三萬億元,較二○一七年增長約三萬億元。除經濟亮麗的成績單,民生實事必不可少。要切實解決和完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及社會治安等民生問題,只有增加民眾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才能令人們更積極參建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建設大灣區的初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