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氣蓬勃的明日之星
——欣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慶回歸音樂會
二○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晚的澳門暖意如春。在年末,欣賞到為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四周年,由中央音樂學院澳門校友會、澳門中葡青年文化體育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指導,由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娜木拉親自帶領七位在國際、內地音樂比賽獲獎的,央音附中的“小天才”們十分朝氣蓬勃、且不缺專業性及成熟演奏經驗的“明日之星慶回歸音樂會”。當晚亦有三位澳門小朋友同場獻藝,用音樂搭建起內地與澳門新一代的藝術之橋。優美的音樂沁潤着澳門觀眾的心,獲得陣陣熱烈的掌聲。
音樂會以二胡、琵琶、古箏重奏中國傳統音樂代表作之一的《春江花月夜》開場——宛如拉開一幅秀麗的山水畫卷:春天靜謐夜晚,月升東山,小舟蕩漾江面,兩岸花影搖曳,展現迷人景色,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通過主題旋律“魚咬尾”的創作手法,音樂通過模進、循環、展開、展衍等多種手法將旋律發展變奏。古箏和琵琶的合奏,將這兩種彈撥樂器的顆粒音色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又不會因為合奏而掩蓋對方的特色,結合餘音與休止,更像是國畫的留白;而二胡多為主旋律演奏,宛如為作品“畫龍點睛”。樂曲主題段的最後一句在後面的段落中反覆出現,起到“換頭合尾”的呼應感。經過全曲高潮的“欸乃一聲山水綠”後,尾聲已“迴看天際下中流”的歸舟過徑,二胡和古箏演奏出悠遠的主題旋律後,逐漸萬籟俱寂,讓人們從靜夜春夢中喚醒。二胡演奏者劉宇田、琵琶張嘉恩伊、古箏張歌窈三位同學,為澳門的觀眾們勾勒出江南絲竹樂特有的清新委婉、舒緩悠揚、清細清雅,意猶未盡,十分精彩。筆者感嘆表演者雖僅為中學生,卻彰顯出央音附中的實力。
“吳越之音,蘇杭之樂”,琵琶獨奏《龍船》描寫的情景就是取材自民間賽龍舟的風俗,將絲竹雅樂的清新儒雅與鑼鼓歡天的熱鬧情景相結合,樂曲最大的特色就是“鑼鼓擬音”。第一段首句運用中速夾彈與掃弦,在琵琶三四想把的低音位置模擬大鼓的鼓點開場,其後借鑑琵琶武套大曲中常用的“煞音”與“絞弦音”的技法,模仿鑼鼓歡天的場景,讓澳門的觀眾們聽覺為之一振,獲得滿堂喝彩。二胡獨奏《紅梅隨想曲》是以歌劇《江姐》主題曲《紅梅讚》主題素材,以“紅梅”借喻人物形象的品格,二胡長弓彷彿描寫英雄的剛柔,不同的揉弦或弱奏揉弦亦表現感情層層遞進的音樂效果。雖用民樂演奏,但可以聽出其創作中的音樂表達,融合了西方音樂的作曲方式,中西結合讓人耳目一新。西洋樂器亦有小提琴、大提琴等中西名曲演奏,特別是雙簧管獨奏帕斯庫里《華麗詼諧曲 · 拿坡里的回憶》,由雙簧管演奏的余果同學及鋼琴伴奏李翔老師精彩呈現。
鍵盤有李斯特的鋼琴革命、小提琴有帕格尼尼的魔鬼炫技,而本首樂曲的作曲家帕斯庫里則有“雙簧管帕格尼尼”之稱,作品雖少但每一首都有大量的炫技,將雙簧管的演奏力發揮極致。其大多數選用歌劇主題為素材再改編為雙簧管樂曲,作品加入雙簧管的炫技,十分考驗演奏者的實力。余果的雙簧管全曲展現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顫音、裝飾音連綿不絕;分解和弦、琶音及極快速的半音音階組成音樂的華麗樂段。雙簧管與鋼琴伴奏默契合作,將動人心扉的鋼琴旋律與精彩炫技的雙簧管技巧巧妙融合,展現作曲家在由歌劇成品基礎上對優美旋律的保留、並加入技術性演奏展現器樂的表演力。如此高質量水平的演出博得在場雷鳴般的掌聲,送給這位年僅十四歲的雙簧管小音樂家余果同學。
澳門則是由來自音樂世家的王一涵帶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舞曲、倪若涵小朋友演奏充滿爵士風情的鋼琴作品,及睿睿帶來的經典蕭邦等鋼琴曲目。這幾位小朋友年齡雖小、但在澳門已是年少有名,以樂會友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才華,用音樂衝破年齡、地域的束縛,搭建起音樂交流的橋樑。看着最大不過十五歲,最小七、八歲的孩童們精彩且專業演出,筆者感嘆“明日之星,未來可期”。
筆者從年幼時期一直於內地跟隨音樂學院名師學習鋼琴,深知附中的孩子們之所謂稱為“天才少年團”,並年少已經考入有“音樂家的搖籃”之稱的、內地首屈一指的國家級重點藝術院校——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不僅要擁有音樂天賦、日復一日的勤勉努力,並與家長的支持投入、老師專業的精心栽培,缺一不可、密不可分。主辦本次音樂會的中央音樂學院校友會會長周游表示,“‘中央音樂學院校友會’的校友多數在澳從事音樂演奏和音樂教育工作,如澳門樂團、澳門中樂團、澳門演藝學院及社會音樂機構等,為澳門音樂事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校友亦會不遺餘力地推動澳門音樂文化發展,積極搭建與內地高水平藝術交流的平台。”
演出結束後散場,聽到帶着孩子來欣賞音樂的家長對孩子“要好好練琴”的囑咐,及孩子“大提琴拉的好好,古箏好叻(很棒)啊”的感嘆,筆者認為多舉辦如本場專業且給小音樂家們展示的平台,朝氣蓬勃的明日之星定會對澳門的琴童們帶來正面示範和積極推動作用。
王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