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2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境外間諜欲橫琴竊密就逮
又見琵鷺
海上遊冀增泊位促航線多元
“規劃”允澳法官審民商事案
AI編程擬年內納“基力”
違國安法者擬不發無線電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AI編程擬年內納“基力”



電台時事節目昨探討科普教育工作

    AI編程擬年內納“基力”

    【本報消息】本澳近年着力科技領域發展,並加強科普教育。教青局課程發展及評核處長鄭錫杰表示,正開展修訂“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框架”工作,目前規劃在小學、初中以及高中資訊科技科,約四分一至三分一課時教授人工智能或編程內容,“基力”並將同步增加人工智能及編程相關核心素養,預計今年落實並實施。

    微調科技科課程

    鄭錫杰、科學館董事兼執行委員會委員余漢生、培正中學創新科技主任劉冠華昨日上午應邀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與聽眾探討科普教育工作。

    對於增加人工智能及編程內容,會否壓縮其他課程及加大學生壓力,鄭錫杰回應指出,配合“一加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局方從政策、課程教學、資源投入等多方面推動科普教育,課程微調但不會大幅調整整體課時,只是在原有資訊科技科作適當調整。且現時“課框”已予學校開設課程的彈性,較多科目只設課時下限,有空間可因應學校特色開展校本課程。

    是次修訂是為符合社會需要,加入未來學生發展必備的素養,不會造成學生太大壓力。教育基金也會支援學校優化設施設備、課程開發及教師培訓等,局方並已加強教師培訓,讓教師掌握更充分的教學準備,應對更好開展科普教育。

    科學館支援教學

    余漢生表示,科學館是大灣區唯一獲得“雙基地”殊榮的科技場館,重視館校合作,利用科學館資源協助學校開展科普教育。去年推出“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聯動高校及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及早發掘和及時培養科技領域有特長的學生。現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去年科學館更新六個展廳,同時去年入場人數約六十六萬多人次,接近至一九年同期水平,本地居民入場率增至四成七、增加約百分之七,旅客約佔五成三。

    劉冠華指出,教育基金支持學校教育設備優化及開展校本培訓等,另不少課程也與科學館合作開展,館方並持續更新展館,前沿內容有利啟發學生。也指看到學生參加“青年科技村”計劃後,參訪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不同企業,增加對科技學習的興趣,及早了解到自身志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