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情三年長者衰老加速
兩成人常感孤單 出現各種情緒病
【本報消息】今年七月至十一月期間,共建好家園協會開展“二○二三澳門長者生活現況調查”,在全澳各區訪問逾五百名六十歲或以上居民。結果顯示,近兩成長者經常感到孤單,當中有受訪專家指過去三年長者衰老情況加速,表現為失能或失智情況,亦有長者因未能走出疫情期間親友離去的陰霾,而出現不同的情緒疾患。
是次問卷調查旨為深入了解本澳長者生活及身心健康情況,並為推進本澳構建長者友善,共融和睦的家庭及社會環境。對象為六十歲或以上的本澳居民,採用量性問卷調查為基礎,結合深度的長者及專家質性訪談的研究架構開展。
調查收集深度訪談共訪問九位年齡介乎七十一至九十歲長者,以及四位長期從事長者服務的單位主管和研究本澳長者領域的專家學者。
徵狀為失能或失智
“調查”發現,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長者面對更多精神及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發展,一成九調查對象經常感到孤單。在自我評判為身心不健康的長者中,有約半成表示需他人協助照顧及擔憂成為家人的負擔。受訪專家更指出,過去三年長者長期居家的習慣,加速衰老狀況,表現為失能或失智;亦有長者因未能走出疫情期間親友離去的陰霾,出現不同的情緒疾患。
本應作為被照顧者的調查對象中,有兩成半需要供養或照顧一至兩名長者、同輩、子女或孫兒,處於“夾心照顧階層”,讓他們感到壓力很大;現有的長者暫托服務彈性不足及次數有限。
調查對象及受訪專家均認為政府可提供更多協助分擔照顧責任的服務,做好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支援。
高度依賴社會福利
在生活開支方面,調查對象以“退休金及養老金”(超過六成)和“親人提供”(約三成)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說明本澳長者高度依賴社會福利措施。
受訪長者表示部分因公共專科醫療輪候時間較長及缺乏醫療保險,當面對慢性疾病急發時令她們用於醫療及調整身體的開支增大,現有醫療券的支撐力度有限,導致現有的經濟來源與生活開銷難以取得平衡。
出行困難活動受限
此外,有較多在石排灣居住長者由於身體因素,使用巴士出行存在困難,的士及社福機構的點對點接載服務亦較難預約,令區內長者們大部分時間只能留在社區活動。
結合社區考察顯現因受歡迎的社區措施使用率較高,較常損壞而未能及時維修;社區服務名額亦有限,未能足滿區內長者的活動需求。
調查獲澳門基金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