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與童心
至今細水長紅二十七年的寶可夢,正是靠着遊戲的元素基底,在玩家心裡佔據了一個難以忘懷的位置。歸結它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一開始就討好所有人,反而是鎖定了核心受眾——所有時代的十歲男孩。
寶可夢遊戲的四大元素——收集、培育、對戰、交換,除了是小學生最喜歡的遊戲方式,其中也蘊含了玩家普遍的心理需求,讓人樂此不疲。
【摘自:〈解密寶可夢長紅二十七年秘訣〉,作者:吳和懋、陳慶徽,《商周》,二○二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早前,Pokémon Center於台北正式開幕,是寶可夢(港澳前稱“寵物小精靈”)中心一九九八年在日本誕生、二○二○年落戶新加坡後,在亞洲的第三個據點。而回看寶可夢由最初的動畫片,再進化成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最終成為今日全球價值榜排名第一的知識產權(IP),步步走來,都並不容易。
誠然,每個成功的IP背後都有一套致勝方程式,而我認為,寶可夢之所以能稱霸天下,源於它為受眾帶來的熟悉感覺。這股熟悉感覺來源有二,一是寶可夢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高覆蓋程度:電視動畫、遊戲卡、電影、手機遊戲、實體店……還有與不同品牌的聯乘產品、大型活動等,輕鬆攻陷大家的生活場域,“老是常出現”。其次,熟悉感也源自它的故事設定:一個十歲男孩為了心中堅持的夢想,一直奮鬥,在收集、培育、對戰、交換等過程中收穫了友誼和歷練。這解釋了為何主角小智在故事中贏得世界冠軍後,粉絲們都激動落淚,只因在大家心中都有這樣的一個十歲小孩。
終有一天,寶可夢這IP不再是世界第一,但希望我們心中的那個小孩,能一直天真而無忌,對世界充滿好奇。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