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活在東瀛)包裝的文化
(散策人間)回到少年時
(二弦)漢字美
(斷章寫義)我們都是重要的人
(隨筆)一場社會實踐
(杏林外史)曾國藩之癢
(古今亂炖)雞黍小考
(一路向南)反應
(筆雯集)四百萬起家的奇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2月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隨筆)一場社會實踐

茲 撻

一場社會實踐

    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處這件事,對我而言,一直是複雜的社會實踐。

    有好些時刻,我覺得自己彷彿是沒有大腦的單細胞生物——看着人間形形色色的角色,好像隨便與誰“觸發”對話,都要從頭學習該如何與人相處。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至親,還是遠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言談舉止間都要講究平衡。在我一番思考後,粗淺認為,平衡是修心後所達至的境界,亦就是內心沉穩,能夠給予他人充分的理解與尊重。但現代人性子急,若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情緒之火就開始蔓延。即使是壓抑着不悅,諸如“我不是跟你說了嗎?”這種帶有責難意味的話語,亦會隨之誕生。用佛家的話來講,便是眾生有傲慢的心,得要修身養性。

    除了不要苛責他人,在親密的關係中,我們更要懂得如何平衡地愛。中國人都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似乎,愛總會不同程度上伴隨着茶飯不思,正如有些墜入愛河的人,一想到對方,每日每夜都牽腸掛肚。但思多傷脾,人如果精神內耗,亦容易氣血兩虛。沒有平衡好的愛都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

    擔憂誠然源自珍惜。有時我們擔心孩子在遠行時遭遇不測,由此苦口婆心勸說:“唉,你還是待在家好了。”但想必孩子是不情願的,不幸運的話,戰火又會油然而生。“雞同鴨講”是傳統家庭中最常出現的情況,相愛的彼此,都習慣以自己參照萬物,苦惱對方不明白自己,溝通始終沒有成效。“我為了你好,究竟是不是為你好?”到底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討論。

    我極度不喜歡爭吵,但終歸是眾生中的一員,必須要在不間斷的淬煉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之道。

    這場社會實踐,不僅在於自己與他人,亦在於自己與世界,自己與自己……人活着,在不丟失“界線”的同時,更要讓心再大一點,足以容納更多的不同。

    茲   撻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