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感言)中葡文明交流互鑒的最佳選擇地
(西窗小語)百分之六巴土 住了五成巴人
(金漆皮毛)火車 · 高鐵 · 特種兵
(紙上峰云)算力
(微泓集)洛神花 · 洛神碑
(看風景的貓)防寒大法
(劃火柴的男人)“照顧者”舞台劇創作談
(快樂的牛角包)冰島同學
(筆雯集)人非睇破冇時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1月2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看風景的貓)防寒大法

彭海鈴

防寒大法

    已屆立冬節氣,天氣還是與那個“冬”字有一點距離。這兩天氣溫陡地往下降,但相信沒幾天,又會回復暖呼呼的。總的來說,極冷的日子比往常少,攝氏兩、三度的天時,已經極為罕見。

    澳門的冬天,一般還是攝氏十多、二十度。不比北方地區,甫踏進十一月,只得幾度,有時,一夜之間降溫,還下起雪來,氣象部門發出緊急的暴雪警告,可能還有暴風、暴雨的警告。有人稱為“斷崖式降溫”,這詞兒讓人感受到寒冬天氣的震撼力。

    住在澳門的我們,看着電視或網上的新聞報道,光是那白皚皚一片的雪景,已讓人有冰冷的感覺。有時會得想,寒冷天氣比以前少了,這反倒讓咱們的抗寒能力越來越差,這純屬愚見。大家讓暖冬“照顧”久了,年復年,似已不知寒冷為何物,驟然降溫十度、八度,已經翻箱倒篋,把羽絨大衣穿上,然而溫度只是徘徊於十一、二度而已。

    氣溫只有十三、四度的早晨,我等勞動人民起早摸黑擠巴士上班去,大家添衣保暖是常態,各式厚重衣物往身上塞,頂着寒風等車,把手插進大衣口袋去,縮着頭,感覺上似能減少跟寒風的接觸面,沒那麼冷。

    陡然變冷,然後再回暖的天氣,這種循環模式,在這幾年的冬天已是慣見,但那幾天的極凍天時,可真讓人感覺難受,抗寒能力在減退中。當然,身體健康是上佳的防寒武器,只是一時三刻,也得求助於其他工具。

    買備保暖包、發熱貼之類的東西,可保身軀暖和;還有,三年疫情我們熟悉不過的衛生口罩,防病毒固然有效,但它其實也是阻擋凜冽寒風迎面颳來的首選裝備——不瞞各位,在疫情前,在下已用此招防寒,保證有效。

    彭海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