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兒
自有記憶起,鼻敏感便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溫差濕度只要稍微變化大一些,睡覺便會鼻塞;半夜要是醒了,會打十幾個噴嚏和流鼻水;好不容易睡回去,鬧鐘便響起,起床後又是新一輪的噴嚏和鼻水。白天總是昏沉,眼睛長期蓄着因為鼻子癢又打不出噴嚏的淚水。當別人為花朵的香氣感到愉悅,我在經過花店會難受地憋氣急步逃離。從葡萄牙待了一年再回台灣時,也許是兩地空氣質素反差太大,那一年的鼻敏感是史無前例的嚴重。伴隨着心理問題導致的失眠,每隔半個月便要到耳鼻喉科報到,吃着讓人昏昏欲睡的藥才能好好睡一覺。
除了鼻敏感,還有皮膚過敏和對蝦蟹過敏。不曉得生理的過敏體質,是不是致使我對周遭環境變化敏感,小時候每個學期收到成績表,老師在操行分數下寫的評語裡,“文靜善感”出現的頻率很高。在對這個詞語似懂非懂的年歲裡,成績表和老師的評語便是對自己的定義。後來許多身邊的人也給予“同工異曲”的標籤,把“多愁”加到“善感”的前綴,把敏感等同情緒化。
但也有一個人對我說:“珍惜你的高敏感天賦,不必理會無意義的標籤,每個你,每個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世界即使鈍感,敏感的人也能通過感受世界,找到與他人共處的方式。
就像是皮膚過敏在中學時不藥而癒,近年發現不再對螃蟹過敏,而投身動物保護,第一次在收容所工作時,驀然發現鼻子竟對貓狗的毛髮沒有過敏反應。直到現在家裡養了兩隻貓,每晚和貓睡在同一張床上,或是貓趴在我胸前,都不會讓我打噴嚏。只是換季的天氣起床時,依舊會以止不住的噴嚏嚇跑熟睡的貓。身體的過敏,似乎也在以自己的方法,找到與環境溝通共存的方式。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