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紙上掌勺)“新疆牌”三文魚
(老陳尋味天下)直火料理
(山谷小島通信舍)傷痕與刻痕
(四方聽音)印度實驗電子
(衆藝館)沒有入鏡的一隻手
(時光迴輪)廢墟青年
(胭脂齋)與古往還
(世相雜議)紀念
(筆雯集)兒女債 老婆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1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四方聽音)印度實驗電子

子 嬰

印度實驗電子

    “那時我們家裡沒有電視。我所有的作業都是用紙跟鉛筆寫。而突然間,只要穿過一扇門,我就能脫離自己庸碌的現實,被傳送到奇異電子的未來世界。”

    那扇門後面,是美國前衛作曲家David Tudor送到印度國家設計學院的一台Moog合成器,這段回憶,是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三年間,曾使用它實驗創作的學生當中、唯一仍在世的Jinraj Joshipura所透露。二○一六年,印度裔的英國電子音樂人Paul Purgas得知那台殘破、已變成蟻窩的Moog的存在,覺得太不可思議,決定前去阿默達巴德調查,雖然沒找到機器本身,卻挖掘出多達二十五小時的錄音盤帶,電子音樂平等自由的特性,表示十九歲的印度大學生,可以不受任何國籍歷史文化限制,比Kraftwerk還要更早地用聲音去定義未來。可惜時勢改變,引領世界的印度電子音樂,就那麼塵封了半世紀,被人遺忘。

    Purgas將整個經歷記錄下來,經過三年多的整理,上個月初終於推出《The NID Tapes: Electronic Music from India 1969-1972》。Purgas從那些被遺忘的盤帶中,採輯出六位創作者共十九首作品,當中除了幾位好奇學生的實驗,甚至包括一段David Tudor的“Tape Feedback with Mood”。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曾跟John Cage交流學習的Gita Sarabhai的兩段創作。雖然一般認為,凱吉透過她理解到的印度音樂原理,明顯影響她後來的音樂思考,但之前因為幾乎沒有記錄,無法得知她是否曾將凱吉提供她的西方現代音樂概念,付諸實行,或許與她擅長的古典傳統,做出什麼樣的融合。現在,終於有了答案。

    子    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