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國企改革釋三大信號
【中新社北京八日電】七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涉及兩項與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相關的議題。會議提出,要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並提及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此次會議透露未來國資國企改革的三大信號。
深化改革有序推進
其一,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重點浮出水面。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指出,自然壟斷領域監管體制機制的改革,屬於改革領域擴大的範疇;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改革,屬於在原有改革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實際上屬於改革深化的兩個不同層面。從改革目的看,兩者均為了有效增強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
此前多輪國企改革側重於國有企業自身效益和效率的提升。當前的改革從更高層面強調增強核心功能、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指出,當前的改革重點,已發生顯著變化。更為重要的是增強核心功能,特別強調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是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國有企業承擔着融通、帶動產業鏈發展、保障產業安全以及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責任。
發揮兜底托底作用
其二,確保國有企業在關鍵時刻發揮應有的兜底托底作用。
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企業的作用尤為顯著。此番會議指出,電力、油氣、鐵路等行業的網絡環節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是國有經濟佈局的重點領域。推動處於自然壟斷環節的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增加國有資本在網絡型基礎設施上投入,提升骨幹網絡安全可靠性。
周麗莎認為,為了在關鍵時刻發揮兜底托底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穩固基礎設施。通過加強國有資本在電網、通信網絡等關鍵領域的投入,確保這些基礎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以及迅速響應和恢復。二是確保能源資源供給。在全球範圍內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三是維護產業鏈與供應鏈穩定。構建和維護一套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尋找並穩固關鍵供應節點,更好抵禦國際政治經濟風波衝擊。
健全監管壟斷機制
針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改革,劉興國認為,其着力點包括擴大範圍、強化功能等。目前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收取範圍,並沒有覆蓋全國所有國有企業,只是在部分地方層面實現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範圍的全覆蓋。那些目前尚未納入收取範圍的企業,未來將陸續納入。通過優化預算收入的支出,將可更好地實現國有資本結構調整,進而更好發揮國有資本的產業引領功能。
在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方面,他認為,其着力點包括加強投資監管,確保該領域國有企業圍繞主業開展投資;加強反壟斷監管,確保其不濫用壟斷地位,阻礙上下游企業正常發展;加強國資安全監管,確保其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流失。
優化國有經濟佈局
其三,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將持續發力。
無論是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還是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都涉及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劉興國指出,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其目標一方面在於提升國有資本投資效率,將國有資本更多佈局於整體利用效率高的領域;另一方面在於增強國有資本核心功能,尤其是在國計民生、產業引領和戰略安全方面,要借助佈局優化與結構調整,把更多國有資本佈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