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洋的澳門 · 破解歷史密碼》序言
你的鄰居會是誰?
帶一本書遊上海
《5%一流人才的超效時間術》
《奢侈品數位行銷》
《破框管理》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帶一本書遊上海

蘇 珊


《帶着文化遊名城:老上海記憶》 作 者:慕小剛 出 版 社:大地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帶一本書遊上海

    “如果你想到一個地方旅行,最好先提前了解一下那個地方。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到了這個地方,看到了滿眼的風景,卻不知道它們的獨特來歷,那麼,即使你到了火星,也會覺得和地球上某處戈壁灘沒什麼兩樣——如果你不知道那是距離地球五千五百萬公里的火星的話。火星如此,上海也是如此。”

    規劃上海之旅時,偶然發現了本書,讀到上述這段文字,於是立即翻閱並帶着它遊上海。書內透過一系列有趣的問題,例如:張愛玲為何非要住在公寓裡?魯迅為何在上海買不起房?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有何生死因緣?老上海的女人可以休夫嗎?清明節為什麼吃青糰?上海鍋巴曾被稱為“天下第一菜”嗎……向讀者細說上海的歷史名人、山水古鎮、宗教廟堂、消閒娛樂、高等院校、特色民俗、飲食與藝術。

    上海既有江南傳統的古典與雅致,又有國際都會的現代與時尚。它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素有“東方巴黎”的美譽。雖然跟北京、西安、南京等歷史文化名城比起來,上海的發跡史確實較短,在清朝末年才晉升為主流城市。但在迄今不到兩百年的風雨歷程中,無數名人大亨都曾於上海留下足跡。徐光啟、周恩來、宋慶齡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均在此經歷過人生中的重要時刻。

    一九二八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原來聚集於北京、天津的大批政客紛紛南下,其中有很多人都選擇了上海租界作為定居之所。政治、經濟力量的集中,使上海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迎來了繁榮發達的鼎盛時期,同時亦出現大規模的城市建築潮。至今仍保有不少當時的經典建築,並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

    提起老上海的建築,就不得不提拉斯洛 · 鄔達克這個名字。他未必是上海灘最有名氣的外國人,卻一定是曝光率最高的一位。早在二十世紀初,上海已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冒險家樂園,而由於它的免簽,引來世界各地的無名英雄前來淘金追夢。不過,來自匈牙利的鄔達克卻並非懷着夢想來此的其中一員,他其實是逃獄而來的。一次戰場失利被俄軍俘虜流放到西伯利亞,再輾轉逃至上海。然後憑着個人的建築教育背景,在一家美國建築公司擔任助手,並學會了漢語。

    當時因應不斷湧入的人口,不斷增加的貿易,不斷繁榮的商業,上海正經歷建築黃金時代。鄔達克剛好趕上了這個時期。與此同時,來自各國的建築師和大批“海歸派”帶着世界上最先進、時髦的建築理論、模式及建材來到上海,希望能一展拳腳。或許是這種氛圍,造就了鄔達克的展示舞台。在美國公司工作的七年間,不能完全作主的他設計了一批包括醫院、俱樂部、學校、銀行、教堂、電影院、劇院在內的建築。當中只有沐恩堂算屬其代表作,哥德式塔尖、重細節的裝飾,充滿復興時期的歐洲情節。

    然而鄔達克在上海真正成為建築大師,則從他擁有自己的建築事務所開始。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七年間,他設計了諸如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諾曼第公寓(現稱武康大樓)等眾多老上海建築,如此活躍並不遺餘力地建設上海灘,也幾乎壟斷了當時的經典建築設計。這位極具建築天賦的異鄉人,成了打造“魔都”的領軍人物。超過一百二十幢的傳世建築精品,不僅成就了海派建築獨有的風格與美學,也構成了如今為人津津樂道的老上海魅力。

    “如果你不提前了解這座城市,你到了內涵深遠的城隍廟,只會覺得這是一座古典的街市;你到了歷史厚重的徐家匯,只會覺得這是一處不起眼的鬧市區;你到了抗日英雄奮戰過的遺址——四行倉庫,只會覺得這是一個失落的門店而已……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旅行感動而飽滿,你必須要先了解這座城市。”

    帶着本書去旅行,不僅加深對上海的歷史與人文風情的認識,更深刻體會到“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海派精神,從中也會理解大眾為何都對這座魔幻之

    都為之着迷。

    蘇    珊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