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4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暢銷“一帶一路”的“尖貨”
中國汽車飛馳在“帶路”上
中國手機廣受青睞
兩工藝品之都交相輝映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中國汽車飛馳在“帶路”上



今年八月二十九日,四川成都舉行的第二十六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現場人頭攢動 ,五花八門的新能源車吸引參觀者前來參觀。(中新社)


二○二三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於九月五日正式開幕。在九月四日舉行的媒體日,記者看到諸品牌紛紛攜“拳頭”產品亮相。圖為當日東風風行發佈的新品U-Tour V9。(中新社)

    中國汽車飛馳在“帶路”上

    古代絲綢之路上,來自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曾是農耕時代的明星產品。當前的工業文明時代,甚麼是“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尖貨”?汽車無疑是答案之一。

    沙特阿拉伯地處中東,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個盛產石油且“不差錢”的國家亦是全球豪車雲集之地。然而行駛在沙特街頭的,還有不少以性價比著稱的中國汽車。在這個常年高溫乾旱、風沙肆虐的地區,中國新能源汽車因可靠性強、智能化程度高、價格實惠贏得當地中產階層青睞。自二○一八年始,沙特人購買中國品牌汽車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數據顯示,二○二二年有超過二十萬輛中國汽車出口到沙特,佔沙特汽車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

    汽車出口世界第一

    這樣的現象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並不鮮見。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了一百○七萬輛汽車,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不過,中國車企的戰略並非局限在整車出口上。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中國汽車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革命中獲得先機,但成熟的海外市場恐不會長期接受中國汽車大批量出口,在“碰壁”之前,中國車企須實施海外本地化戰略,構建海外全產業鏈。事實上,得益於汽車零部件全球化發展,部分中國車企利用全球資源已經實現了海外生產和跨國貿易“雙輪驅動”。

    中國品牌全球製造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自貿協定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生效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中國與東盟的汽車貿易和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雙方汽車產業合作引人矚目並已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品牌,全球製造;全球品牌,中國製造”成為現實。

    “一帶一路”框架下,共建國家通過制定互惠政策和協定,鼓勵國家和地區間貿易合作。中國汽車的全球化進程開啟“加速度”,十年來,新能源汽車正以豐富的產品種類、過硬的產品質量,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新能源汽車和技術“走出去”的同時,也在吸引全球資源向中國匯聚。

    如今,行駛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汽車越來越多,背後是中國強大工業製造能力的支撐。在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中國不僅具備了完整的汽車供應鏈,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當前,在綠色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工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經驗值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借鑒。於中國而言,以汽車為契機,共同推動全球工業的發展和轉型亦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生動實踐。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