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一帶一路”的“尖貨”
兩千多年前,絲綢、茶葉、陶瓷被視為“中國名片”,聯通中外的古代著名商路也因此冠名“絲綢之路”。兩千多年過去了,“絲綢之路”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其功能早已超過貿易範疇,它聯通四方,促進共建國家間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交流。讓我們通過當下暢銷“一帶一路”的四種“尖貨”,管窺這一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如何改變普通民眾的生活。
舌尖上的“帶路”
最近,土耳其冰淇淋在中國火了。“戲耍顧客”“小朋友都要急哭了”等標籤讓這種發源自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的甜品在中國的短視頻平台大火。如今,在北京、重慶、廈門等旅遊城市都能見到土耳其冰淇淋的身影。這種堪稱世界上最堅韌、最有嚼勁的冰淇淋在老闆的雪糕鏟上像會飛一樣,時上時下總是讓小朋友抓不到。有食客表示,土耳其冰淇淋口感比較獨特,還能像芝士一樣拉絲,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購買過程中的表演,新奇又好玩。
家門口吃遍世界
土耳其冰淇淋走上中國城市的街頭,只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一個縮影。“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了共建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以及貿易暢通,在世界構築了一張貿易往來的大網,也讓中國的食客在家門口就能“吃遍世界”。突尼斯的羊肉腸、印尼的野生麝香貓咖啡、奧地利的安格斯鹼水麵包三明治……越來越多外國美食被端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一帶一路”建設讓貨物運輸的便捷性大大提高,許多原本只在高級餐廳才能吃到的西方菜餚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作為世界“三大名腿”之一,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一直為西方所稱道,其本身價格不低,再加上運往中國的高昂運費,讓西方經典冷盤“火腿配蜜瓜”往往只出現在高級餐廳。隨着物流便利性的提高,現在一包七十克的伊比利亞火腿切片售價不到百元人民幣,讓普通百姓也能一嘗這來自西方的美味。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許多博主分享了製作“火腿配蜜瓜”的過程。如今這道菜的原材料伊比利亞火腿在電商平台淘寶上賣得紅火,一份份火腿切片搭乘着中歐班列來到中國。
中國食品銷全球
“一帶一路”建設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也將許多產自中國的食品更便捷地銷往全球。
大蒜,作為兩千多年前由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一種食物,如今正由中國銷往世界各地。目前,全球七成以上的大蒜產自中國。去年,有一百多萬噸鮮蒜頭乘坐中歐班列或是遠洋貨船銷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還有歐美人士喜歡的蒜粉、蒜片和黑蒜等也大量遠銷海外。除此之外,每年中國還向共建國家出口大量食用菌、柑橘罐頭等。
當前,食品已成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一大亮點。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八月,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食品貿易達到五千五百三十八點二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十點四,較二○一三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一百六十二。
據了解,目前中國多地陸續開啟了“一帶一路”鐵路冷鏈班列跨境常態化運輸。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生鮮食品走入中國百姓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