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角片羽)編輯的修為
(老陳尋味天下)南意街頭食品Calzone
(山谷小島通信舍)有書的植物 有植物的書
(四方聽音)遺忘的錄音
(衆藝館)文獻的邊界
(時光迴輪)畫班
(胭脂齋)看紀錄片
(文化生活)落花滿天蔽月光
(筆雯集)陽春有腳 雲出無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山谷小島通信舍)有書的植物 有植物的書

川井深一

有書的植物    有植物的書

    植物到底如何串連起人類的情感與記憶?它們除了生態價值之外,居然也包含了各種文化符碼在裡頭。朋友寄來樓下澳門路樹被砍伐的影像,背着書包的小學生對它們一再回望、不斷留戀。原來生活中植物的生存狀態,亦不停充滿人對生命的迴響,社區的植物,不用說它們觸及的不只是重要的生命紐帶,往往是我們回歸到個人哲學思考的一個重要連繫點。

    逛美術館,會遇到令你覺得滿載而歸的作品。在新北美術館走進藝術家賴怡璋的展區,着實有這種感覺。

    賴怡璋的作品被稱為“森林文明記憶庫”,將自己/住民一生所能遇到的植物與生活經驗緊密連繫,喚醒每個參觀者的地景記憶。現場環境宛如置身在一座森林,展覽室裡滿滿的植栽佈置,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這些植物是否為本地物種?它們的遷徙與社群先民的生命足跡如何?藝術家個人生命史中,這些植物怎麼參與其中?

    這個展區之所以迷人,對我來說,是它展現了“書的各種可能”。藝術家將種種陳述做成的可提供公眾翻閱的書頁——沒錯,它們就是一本本書!它同時也是一本書的起點。書的形式成為一個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書頁上對應到的植物圖騰,都經過精心設計:烏桕、油桐花、非洲鳳仙、紫花酢醬草、木麻黃、松、大花咸豐草……

    另外,每種植物旁都有作者製作的相應陶瓷作品,每個陶藝品亦放了植物的紋樣。書、陶,都是文明重要的起點,而人類的文明,發自對生活的思考,植物涉及生命與美的思考。

    在展場看到這些跨形式的對話,令人感到極為欣喜。

    (書所打造的 · 二)

    川井深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