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蘇拉”或近珠江口
(新聞小語)平衡各方需求善用資源
西灣橋隧火警演習順利
護老院五婦染新冠
今酷熱間有雨
海港前地今起暫時封閉
婦聯籲防範“假老師”行騙
議員促增“澳車北上”配額
消防局向各界宣“危品法”
內地夫妻兜售假手機被拘
友誼橋三鐵馬相撞三傷送院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3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婦聯籲防範“假老師”行騙



朱愛莉

    混入家長社交通訊群

    婦聯籲防範“假老師”行騙

    【本報消息】開學在即,內地出現多宗“假老師”進入家長社交通訊群行騙案件,社區警務主任兼婦聯總會社會服務部助理行政主管朱愛莉表示,本澳曾出現類似騙案,希望警方與內地加強警情信息互通,適時向家長及學校警示。

    另由於大學生是騙徒“落手”的目標人群,建議當局以更多元的渠道和形式,重點向大學新生及其家長宣傳防騙滅罪資訊,構築防詐安全網。

    朱愛莉表示,社交媒體已成為家長、家校間重要的溝通橋樑,每當新學年開始,很多家長都會加入新的學校班級社交通訊群,當中不少有班主任及老師加入,彼此聯繫更為密切。

    內地時有中招

    有騙徒利用家長對老師的信任,以“假老師”身份混進群組詐取金錢,有關案件往往在開學前夕較為常見,近期內地多個地區接連有家長“中招”。事實上,澳門去年八月曾出現同類案件,有家長收到學校班級微信群繳交“書費”的通知,因發現信息帳號的名稱和頭像與班主任相同,家長不虞有詐隨即轉款,後被提醒才驚覺被騙。

    她又引述警方資料指出,今年首季詐騙案件共四百三十五宗,較去年和二○一九年同期高。青年學生是多類詐騙犯罪的主要受害者,例如去年“

    刷單”詐騙個案近三分之一受害者是學生,當中最多的是大學生,值得關注。外地留學生因不熟悉澳門社情,他們更易上當,儘管警方近年持續走進各大高校提升大學生的防騙能力,從不斷上升的犯罪個案來看,有關宣傳力度及深度仍需加強。

    優化警校防詐

    朱愛莉建議,警方結合“假老師”個案的調查結果,透過教青局督促學校加強管理各類家校溝通渠道,向家長宣導防範意識;針對青年學生,需持續優化現有警校防詐合作機制,並考慮透過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新型社交媒體,如“小紅書”等作防詐宣傳,提高信息的群體滲透度,善用地區同學會的影響力,將資訊帶給對應的外地生及家長。

    至於家長方面,倘收到群組繳費要求應致電校方求證,若子女短期內索要大額生活費,家長應主動關心詢問,一旦懷疑受騙,盡快報警求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