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門文學館睇真啲
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下)
內涵豐富的小區
街頭演奏
戰宛城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門文學館睇真啲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文化局提供)


文學館內的閱覽室,集閱讀、遊戲和親子功能於一身。


文學館設於典型葡式宅邸


土生葡人高美士


飛歷奇小說《大辮 子的誘惑》被翻成中 英文出版及改編電影


詩人華鈴成名作《 牽牛花》原版(馮平 北女士捐贈)


《賈梅士十四 行詩100首》


展出吳歷(吳漁山) 《三巴集》的手跡


湯顯祖《牡丹亭》紀念 郵品

    澳門文學館睇真啲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文化局提供)

    暑假檔期,中區大三巴牌坊及議事亭前地一帶最熱鬧,人流如鯽。旅客欲暢遊一些富歐陸風情的街區,除到氹仔龍環葡韻外,不妨也到塔石廣場及周邊望德堂區走走,感受休閒氣息。當中以特色建築改建而成的澳門文學館,就是一處難得的文化場所,藉建築及著作共同講好澳門文學故事。

    以小見大勃勃生機

    澳門文學館毗鄰盧廉若公園,由特區政府主導建立,文化局營運管理,在二○二二年九月十八日起對外開放,是一棟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典型葡萄牙住宅設計兩層建築物,屬於被評定為不動產建築群的組成部分。從選址和籌辦目的看,政府對澳門文學十分尊重和珍視,希望能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內“以小見大”,以靈活多樣方式,展示澳門文學多元成果,也為作家、讀者與公眾之間提供互動交流平台,全面推動澳門文學發展。

    甫進內,澳門各類文學作品映入眼廉。欲知澳門文學從何時開始?在館內或可找到答案。文學館內,可以看到澳門文學的萌生和大概的發展過程。除展出遠自明清時代澳門彌足珍貴的文學外,還有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一些有跡可尋的澳門文學現代足跡。到八十年代以後,可看到澳門作家走向自覺階段,提出建構“澳門文學形象” 。在澳門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的制度與優勢下,在國家改革開放和區域大發展的背景下,澳門文學逐步融入中國文學的大家庭,成為具鮮明特色和獨特個性的一員。

    館內的常設展覽各富亮點,重點介紹各時期具代表性的中葡詩人、作家、文學社團及文學刊物等。展區內的一面“書影牆”,更是澳門文學過去、現在和朝向未來的一個整體象徵,讓參觀者透過影像,發現和感受到本土文學傳承的力量和勃勃生機。

    明清墨客埋下種子

    展場內,“種子萌芽——十字門旁的過客”主題展區,闡述了澳門因歷史及地緣關係而成為中西文化最早的交匯之處。據資料顯示,明清時期,中外騷人墨客相繼到訪,或旅居或遊歷。他們面對獨特的風景,相異的文化,難免觸景生情,託物言志,各抒己懷,因而留下不少詩章佳作。該時期不同種族和語言的文學創作,儘管沒有實質的交集,卻為澳門文學埋下多元發展的種子。

    展區中重點介紹的幾位中外作家,包括一代戲曲家湯顯祖,他著有描繪萬曆年間澳門社會生活情況的詩文,其名作《牡丹亭》中可見澳門的身影;十六世紀葡萄牙偉大詩人賈梅士在東方輾轉流連,早已成為澳門的文化符號之一;清代著名畫家吳歷留有與澳門相關的詩作;十九世紀末來澳的著名象徵主義詩人庇山耶,在澳門創作了其一生唯一而又影響深遠的詩集《滴漏》。展區內的亮點,還有葡萄牙前總統席爾瓦在二○一四年訪華時來澳,在賈梅士作品的發行儀式上留下的親筆題辭。吳歷《三巴集》的手跡複製本,以及庇山耶詩集《滴漏》不同的譯本和他的手跡,以及他以葡文翻譯王守仁等明代詩人的詩作,表現了他對漢學研究的功力。

    中葡雙語各有精彩

    在“華語文學”和“葡語及土生葡語文學”展區內,可看到進入二十世紀後,華語、葡語和土生葡語文學各放異彩,逐步構建起澳門本土文學的形象。

    華語文學創作方面,各類文學社團、文學期刊和報章刊物的出現,為作家們提供豐富的展示平台。展區內可看到二十世紀早期的“雪社”詩社,六十年代中期的“紅豆文社”等文學團體,他們結集出版了油印刊物《詩聲》、《紅豆》。生於澳門的詩人華鈴,三十年代便蜚聲上海,有“時代的號角”之譽,在內地及港澳發表了大量新詩及譯作,是澳門文學最早的“走出去”。八十年代成立的“澳門筆會”更標誌着澳門文學發展的新里程,其後創辦的綜合性文藝刊物《澳門筆匯》,更為文學創作提供沃土。展覽的亮點包括:“雪社七子”的書法和詩作、華鈴之筆和他成名的四大詩集《玫瑰》、《向日葵》、《滿天星》和《牽牛花》原版,以及《紅豆》期刊原版和油印工具等。

    葡語和土生葡語文學也是澳門文學的獨特風景,最能體現澳門文學的多元性。展區內的代表人物有:女作家江道蓮,以悲憫視角關注中國婦女的命運和境遇;飛歷奇筆下文字表現他對種族文化共融的期盼;詩人飛雅德堅持使用土生葡語創作,傾訴他對澳門熱愛之情;高美士通過翻譯和民俗研究為中葡文化交流作出貢獻。展覽亮點有:江道蓮唯一的短篇小說集《旗袍》;飛歷奇不同語言版本的作品,有被改編成電影的《大辮子的誘惑》和《愛情與小腳趾》;飛雅德出版的土生葡語詩集,以及高美士的部分出版作品。

    專題展覽天井打卡

    文學館整體不大,但內置兩台平板電腦,讓公眾更深入了解與澳門文學相關的資料。館內地面層另設閱覽室,為公眾提供閱讀澳門文學刊物的空間。其中,有澳門上世紀最早期的中文文學報刊《新園地》和文學藝術教育期刊《同趣文藝》。閱覽室也是一個活動空間,設有互動文學遊戲,公眾可求一支“文學籤”,或在“文學花田”或“紙上寶石”兩個遊戲上一顯身手,獲取獨特文學體驗和藏書票留念。

    文學館二樓設有兩個多功能室。其中一室設有專題展覽,展出文化局出版的十多種“澳門文學館叢書”。室內還設有“文學道具”供公眾打卡拍照留念;另一多功能室,日常設有放映介紹文學館的短片及休憩座椅。自開館以來,文學館在該處舉辦了各種多類型的活動,涵蓋音樂會、講座、工作坊和親子活動等,參與者眾,備受歡迎。

    離場前,可在館後的內庭院閒坐,感受一下昔日住宅的天井空間,探視保留在該處的一個兩戶人家共用的水井。文學館擬規劃增設文藝咖啡空間,進一步增強休閒元素與氛圍。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