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耳炎可影響聽力
認識抑鬱症
修行在個人
照看小兒的科學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認識抑鬱症

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

    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是現今社會一種常見的情緒病,通常被描述為長時間情感低落、失去快樂或失去對活動的興趣,它有別於正常的情緒變化和對日常生活的感覺。抑鬱症患者往往無法停止負面思想,亦較難控制低落的情緒,有人甚至選擇用自我傷害的方式來解決痛苦。抑鬱症會為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社區、家庭、工作和學校等,造成負面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約有二點八億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高50%左右;而抑鬱症也是本澳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成因與治療

    抑鬱症的成因複雜,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壓力情境、疾病、藥物的使用、心理因素、過去的經歷、家人,工作、經濟、家族史、基因遺傳、物質濫用、精神疾病等。任何人均可患上抑鬱症,但在經歷過虐待、重大損失或其他壓力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抑鬱發作不同於正常的情緒波動,抑鬱情緒幾乎每天都會發作,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持續,至少持續兩周。在抑鬱發作期間,患者會經歷悲傷、煩躁、空虛等抑鬱情緒,更有可能感到失去樂趣或對活動的興趣。其他症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過度內疚或自我價值感低下、對未來感到絕望、睡眠紊亂、食慾或體重變化、感覺非常疲倦或精力不足,甚至有自傷或自殺的想法等。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心理和藥物治療。然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當有自殺念頭的抑鬱症患者進入“恢復期”,其心情好轉並不意味其自殺危機經已解除,相反這正可能是其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親友及照顧者更要小心察看及辨識。

    預防與求助

    居民平日透過自我保健,堅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充足睡眠、不抽煙、少喝酒、持續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與自己信任的人或心理專業人員談談感受等,都可有助預防患上抑鬱症。倘若抑鬱情緒持續超過兩周,就需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居民可前往塔石、筷子基、黑沙環、青洲、下環、海洋花園、湖畔嘉模,以及石排灣衛生中心使用免費的心理保健服務,亦可前往受衛生局資助的民間機構(街總社區心理輔導隊、婦聯心理治療中心)獲取免費的心理諮詢服務。此外,居民亦可直接致電明愛生命熱線:28525222,尋求情緒疏導服務。

    對自殺的常見誤解

    由於抑鬱症是自殺的重要危險因素,而目前仍很多人對自殺存有誤解,以致錯過了拯救生命的時機,故透過導正以下常見的誤解,讓大家一起共同守護寶貴生命。

    誤解:談論自殺的人不會傷害自己,他們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事實:人們在談論自殺可能是在尋找幫忙或支持。許多談論自殺的人正經歷焦慮、抑鬱和絕望,可能會覺得沒有其他選擇了。

    誤解:自殺往往是突然發生的,沒有任何徵兆或預警。

    事實:其實大部分的自殺行為在發生前就有一些言語或行為方面的警告信號,例如與好友道別、將事情安排妥當等。若能及時留意這些警號及施以援手,將有助減少悲劇的發生。

    誤解:自殺者是決心要尋死的。

    事實:在面對死亡抉擇時,自殺者內心往往十分矛盾、猶豫不決,他們並非一心尋死。在剛好的時間給予情感支持,可預防自殺。

    誤解:一旦一個人有自殺傾向,就總會有自殺傾向。

    事實:高自殺危險往往是短期的和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儘管自殺想法可能會再次出現,但它們不是永遠存在的,以前有過自殺想法和自殺未遂的人也可以繼續正常生活。

    誤解:只有精神病患者才會輕生。

    事實:雖然自殺行為與抑鬱症、酗酒吸毒、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疾病有關,但自殺者並不一定患有精神疾病。自殺行為意味着強烈的不快樂,不是所有結束自己生命的人都患有精神疾病。

    誤解:與人談論自殺的話題是不好的,會讓人產生自殺的念頭。

    事實:坦誠地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不會鼓勵自殺行為。倘若某人早已有自殺念頭,與他討論自殺,不僅表達對他的重視和關懷,更給他提供別的選擇或更多時間重新作出決定,從而預防自殺。

    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