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清朗網絡護“未成年人”
國家網信辦近日發佈了《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宣佈將全面升級網絡保護工作中的“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範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慧型終端,築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三重防線”。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伴隨互聯網發展而生的老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二○一九年三月以來,很多互聯網平台陸續上線青少年模式,就未成年人用戶使用時段、服務功能等進行必要限制。不過,從實際運行情況看,有的平台該模式可以被輕易破解,有的則缺乏與未成年人認知能力相匹配的內容,這都使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
此次發佈的《指南》對“青少年模式”進行了全面升級,更名為“未成年人模式”,明確保護的對象為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符合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定義。這一變化使保護目標更加清晰,有利於依法保護未成年人。除了明確保護對象,《指南》還提出了一系列擴大模式覆蓋範圍的措施,讓網絡保護的治理目光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除了管制網絡內容,這次升級還將目標對準了移動智慧型終端和應用商店,實現對“平台的平台”監管,家長不僅可以通過開機提醒、桌面圖示和系統設置等多種方式,輕鬆進入未成年人模式,還能夠統一設置相關應用使用時長。通過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家長監督管理等核心功能,未成年人保護將變得更加智慧、便捷。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早前發佈的《二○二一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二○二一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這次調查對象為十八歲以下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在校學生,不包括六歲以下群體和非學生樣本)達一點九一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百分之九十六點八,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在此背景之下,《指南》徵求意見稿立足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形勢新要求,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作出了更細緻的規範和引導,築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防線。
然而,從國家網信辦指導主要網絡視頻平台全面推行“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到持續開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再到如今“未成年人模式”構築“三道防線”,不斷升級治理措施意在堵上原有防沉迷系統的漏洞,也表明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決心。
未成年人的上網用網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監管給力與平台建設。作為重要的監護主體,家長負責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確保未成年人模式管用好用、未成年人愛用,是保障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有益舉措。期待社會各方攜手共築未成年人網絡堅固防線,以清朗的網絡空間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