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失業者” 緩人手短缺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經濟復甦漸見起色,各行各業均面臨人資短缺,不少行業為發展加薪留人,航空、運輸業等更首允輸勞。然而在這樣急需人手的環境下,香港竟然還有近四十萬戶低收家庭無就業收入,情況值得關注。
立法會秘書處日前發佈低收家庭研究報告,顯示該群體收入在過去五年不升反降;無就業收入住戶佔七成至近四十萬戶。在“低收入住戶”中,收入最低的兩成住戶中不少是月收入不升反降,與中高收入住戶收入向上呈巨大反差,顯示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報告顯示,沒有就業收入住戶的比例由以前的逾三成倍增至二○二一年的逾七成,其中長者住戶佔逾半,揭示人口老化漸趨嚴重。低收住戶收入減少,房屋租金不斷上漲,此消彼長,貧者越貧。有需求就有供應,這亦是劏房、籠屋難以取締的最大原因。更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顯示達工作年齡而未就業的多達逾二十萬人,當中不少人更是單純的“不工作”。
報告雖與新一屆政府無關,但本屆政府訂立了針對精準扶貧的三大目標,如何落實精準扶貧,相關數據值得參考。對於單純“不工作”的“失業者”,當局應深入了解“不工作”的原因,協助他們克服障礙,不但助改善收入,亦可釋放勞動力,緩解人資緊張。
易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