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內港遷移碼頭
唐 嘉
日前,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跟進內港碼頭物流業經營現况及發展前景,以及內港部分碼頭搬遷至九澳港運作的事宜。並且計劃邀請政府代表列席,討論物流業經營政策。
委員會還討論了搬遷碼頭的具體問題,當中涉及内港營商環境、成本增加、人員就業、內港商戶何去何從,都會引起社會關注,政府應充分與業界交流,照顧持份者利益,才能讓計劃水到渠成。部分碼頭搬遷,涉及都市更新,重整內港,增加本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元素,改善貨運存儲,內港治水等等,都息息相關。
碼頭搬遷計劃得到了中區社區、兩海坊會的認同,對內港重整,遷移碼頭更是百利而無一害,能活化內港城區。但推動計劃時,當局須制訂整體的內港貨運碼頭搬遷計劃和長遠港口發展規劃。內港碼頭在民生及經濟都有顯著作用,亦是本澳經濟、商業及交通樞紐,建議在發展旅遊經濟方面,可從“共融發展”為切入點,考慮保留原有功能,充分利用舊有海岸線,打造澳門新旅遊元素。
筆者曾經在下環區工作近三十年,眼見昔日下環區與今天發展比較,人流增多,道路交通繁忙,車流量倍增。隨着媽閣成為輕軌中轉站,媽閣巴士站開放,連同西灣大橋駛來媽閣方向的車輛,下環區只靠並不寬闊的河邊新街及比厘喇馬忌士街運行,顯得有點吃力。當局如今計劃重整內港區,擬將部分物流業碼頭搬遷至九澳港,減少大型車輛運行,有利疏導上述兩街的交通壓力。
我們分享過內港客運碼頭帶來川流不息旅客人流的繁華,同時內港也曾經停泊過澳門皇宮海鮮舫。自皇宮結束營業,以及客運船隻遷往外港,整個火船頭街區已不及昔日興旺,也旁及新馬路海傍區一帶商舖的經營狀况。如今政府對內港區的重整計劃,是否能為上述街區帶來生機?
其實,如果我們不善忘的話,應當記得媽閣區的豐順新邨大廈居民,回歸前都曾經投書報章,反對設置貨櫃碼頭,認為運作貨櫃會帶來極大噪音,令居民得不到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