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羨與欽佩
案頭有二〇二二年台灣高雄市漢聲合唱團四十周年音樂會場刊,那是台灣的李學焜先生請其妹妹李蘭女士轉贈的。甫讀畢場刊中創團團長學焜先生的《創團緣起》一文,我對學焜先生的欽羨與欽佩之情頓然而生。
所謂欽羨,是欽羨學焜先生所具有的驚人記憶力!一位近百歲的老人,把四十年來曾任合唱團的指揮和伴奏娓娓道出、如數家珍;並能突出描述靈魂絕不庸碌的合唱團員們所演唱過的氣魄恢宏的三大神劇,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創世紀》、孟德爾頌的《以利亞》,和卡爾奧夫的《布蘭詩歌》等。到學焜先生這個年齡時,如果我也能寫些甚麼,那真是有福!
所謂欽佩,是欽佩學焜先生的全身心投入!民間合唱團經費短絀可想而知!對音樂有着特別情懷的學焜先生曾在許多年裡,在正職的工資裡拿出兩千元貼補合唱團,甚至有時把加班費全部捐出;他還通過借貸,購得一座樓房,並改建成大教室,供合唱團排練用,且一用近三十年。
探根究源!沒有學焜先生愛合唱團如生命,合唱團不可能柔韌四十年;沒有學焜先生愛合唱團如生命,合唱團不可能有一長串音樂會的記錄!記錄中與我所在的合唱團有關的列出兩場:一九九八年八月九日晚在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漢聲合唱團與我團的聯合演出;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二日晚在中山市文化中心,兩個合唱團聯合演唱“中國藝術歌曲及抗戰歌曲”。每每念及海峽兩岸合唱團異乎尋常的成功交流時,我就不會忘記為此作出巨大貢獻的已故指揮家丘天龍先生和敲擊樂演奏家王立本先生!沒有他們,我就不會認識謙抑厚樸的學焜先生並由此建立長達四份之一世紀的情誼。彌足珍貴的是,以音樂為紐帶的情誼,沒有任何的利害衝突和功利羈絆。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