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倡增長者社區復康治療
【本報消息】隨着本澳進入老齡化社會,長者服務需求持續上升。有團體認為,本澳在規劃未來十年的長者服務行動計劃,有必要適時檢視現有服務體系的完整性。可預見,未來長者服務復康專業人員(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語言治療)將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倡盡早優化老年社區復康治療體系。
工聯九澳護養院物理治療師王偉、職業治療師李詠曦、治療師助理李曉彤表示,本澳目前在前線、社區及院舍的復康治療體系均未盡完善,許多長者因骨折、中風、失智症等原因造成失能,而沒有途徑接受所需的復康治療。患病的長者若在早期把握黃金時間復健,盡可能地提高自理能力,減輕居家照顧的負擔,也許不需被迫急於入住院舍。隨着輪候院舍的長者減少,院舍治療師也可以更早接觸有需要的人士。
雖然在離島醫院落成後,早期的康復治療有望能提升一定程度,考慮到澳門大部分人口並不居住在路氹區,出門交通定必是對家屬及患者的一大考驗。長遠的辦法應在社區的不同機構建立、普及相關復康服務,例如在衛生中心或社團營運的日間中心等衛生及社服設施增設或擴充復康治療,以便在本來就設有醫療服務的基礎下,延伸到康復類別。從根本上減輕病患的出行不便,有助增加長者復康治療的可及性,配合及支持原居安老的政策。
他們認為,隨着長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將加重院舍護理人員的負擔。如何保證院舍長者的生活質量,是各方共同思考如何應對老齡社會的重要議題。選址、興建新醫院及老人院這種做法十分需時,建議同時將基本三大類治療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語言治療)由政策層面普及到民間社區、增加院舍的復康服務專業人員配置,既能達到滿足社區長者的需求,更能長遠、穩定造福長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