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是家裡煮的菜
說來好笑,兒時的我,最不喜歡的事竟然是吃飯。每到飯點,坐在餐桌前就愁眉苦臉,好像菜餚跟我有深仇大恨似的。對着一桌搭配均衡的飯菜,我簡直是把“揀飲擇食”四字發揮到極致:不吃肥肉、不吃蛋白、不吃紅衫魚(覺得肉質粗糙)。但人總要吃飯的嘛,於是我只好委屈地張開嘴巴,像在做什麼委屈的事情一樣,淚涕橫流。
現在,我當然不會討厭吃飯了。長大以後,我過起了獨居生活,明白回到住所,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家常飯是件幸福的事。自己做飯,份量很難把控。有時想節省時間,大雜燴一鍋,覺得好像對自己太隨便了;有時想吃豐盛一點,備菜時間會增長,還會吃剩、浪費。總而言之,在烹飪方面不算勤勞的我,基本放棄了下廚,情願叫外賣,飢腸轆轆地等配送員的到來。
外賣雖方便一人食,北京的物價也沒有澳門高,但總有不能稱心如意的地方:北京的粵菜外賣是天價。在這邊唸書的幾年,我幾乎是與家鄉味道斷絕開來,除非某天我想斥巨資,犒勞自己。
也許是家鄉的味道令人動容,直至今天,只要我的嘴巴嘗到粵菜的滋味,就能熱淚盈眶。當然,這是誇張的修辭,但無可否認的是,我的內心有持久的觸動。每當這時,我的腦海都會閃過數個畫面,如電影分鏡:兒時飯桌旁的父母、窗外的黃昏、客廳搖曳的樹影,還有某位小學同學的身影,記得她家是賣白切雞飯的。
每人與記憶的聯繫都各不相同,有的人會觸景生情,憶起特定的某段某人某事某物。而我,則是吃粵菜生情。
我思索過,我是單純因為思鄉而觸動嗎?但就算我回到故地,嘗到粵菜時,湧起的情緒仍是同一種,其內的思念並沒有改變。我想,我是在懷念生命中最初始的時光吧,粵菜是家裡煮的菜。那段日子,陽光明媚,而彼時小孩是不懂煩惱的,竟然為了吃飯而流淚。
茲 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