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首辦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
專家學者建言加強英語教育
北極地衣千年修行亟需呵護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北極地衣千年修行亟需呵護

本報記者 黃煒熊 圖/文


北極的地衣生長速度為每年○點○一毫米


極地的植物利用短暫的夏季綻放生命的燦爛


何建宗教學生觀察地衣,分析空氣污染情況。


導賞員向澳門培正師生講解北極地理與人文情況


極晝期的斯瓦爾巴群島沒有黑夜,午夜仍艷陽高照。

    空氣污染指標    見證氣候變遷

    北極地衣千年修行亟需呵護

    航班生變,原定當地時間廿七日晚由朗伊爾城(Longyearbyen)飛抵另一個北極圈城市特羅姆瑟(Tromso)的港澳培正學生“極地科研考察團”,改降落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離開正值極晝期的北極圈,太陽終於落於地平線以下。雖然重見“消失”一個星期的黑夜,但早已紊亂的生物鐘,始終未能校正。

    (奧斯陸廿八日電)

    本報記者  黃煒熊   圖/文

    極晝對人類生理、心理有何影響?這是池峰同學的北極研究項目,他希望通過深入研究極晝對人類生理、心理的影響,可以為醫學、心理學、生態學等學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還可以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等問題提供更多數據和信息,為未來的科研和政策制訂提供支持和參考。

    一遇污染馬上死亡

    所謂極晝,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太陽不落於地平線以下,即全日廿四小時都是白天,沒有黑夜。極晝只發生在北極圈以北或南極圈以南的極區夏季,在斯瓦爾巴群島,從四月中下旬開始至八月中下旬都處於極晝,有日冇夜。相反,進入極夜期,則長夜冇日。

    極晝期間迎來北極的夏季,儘管短暫,極地的植物卻利用珍貴的日照與溫暖時光,完成整個生命過程。而作為生存能力極強的苔蘚、地衣,除了見證着北極氣候與生態的變遷,更成為港澳培正學生“極地科研考察團”觀察北極生物狀況與空氣污染的重要教具。大至冰川、海洋,細微至地衣、苔蘚,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培正校監何建宗向學生講解如何從環境中發現問題,“地衣是空氣污染的指標,因為地衣是單細胞生物,直接與大氣接觸,若大氣污染,地衣便會馬上死亡,細心觀察地衣的分佈及數量,便能了解當地的空氣及水質孰好孰壞。同時,也要觀察地衣形狀是否茂密,成片狀,成塊狀,抑或絲狀。”

    環境破壞漸難發現

    何建宗稱,地衣生命能力很高,細胞質少、水份少,即使嚴酷的極地長冬積雪覆蓋,地衣也可以冬眠不死,每當太陽返回北半球,雪一融化便裸露。但他多番提醒學生不要亂踩北極的地衣和苔蘚,“一年只有幾個月讓北極的地衣細胞生長,所以專家發現北極圈內的地衣生長速度為每年○點○一毫米,地衣可謂是北極的‘壽星公’。故在北極每一步都要好小心,一腳便可能踩死地衣的‘千年修行’,破壞了極地環境。”他亦發現,旅客不斷增加的朗伊爾城、產煤的“俄羅斯小鎮”巴倫支堡,兩者的地衣都沒有以往茂密,甚至已很難發現到。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