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外寄柬)禿鷹與白狗
賀信陽會議
(散策人間)生命自有出路
(二弦)夢魂縈繞“畢業歌”
(斷章寫義)和平年代的家國情懷
(聲色點擊)遲到的“老羊”
(杏林外史)恭親王得的是肺病還是心臟病?
(古今亂炖)大唐詩人的武藝
(一路向南)病從口入要謹慎
(筆雯集)不夜天的生活習慣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散策人間)生命自有出路

波 本

生命自有出路

    近年看見流浪動物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開始發現社會與政策環境對保護動物福利的意識相對落後,於是都急着為動物做些甚麼。急着希望當權者對流浪動物付出與自己一樣的關懷;急着指責任何一丁點疑似針對動物的惡意,也急着各自拿着自己的尺去丈量動物、丈量其他與自己抱持不同意見的人。

    流浪動物在甚麼情況下需要人類介入保護、又應該以何種方式保護,是每一個希望為動物福利做點甚麼的人爭論不休的話題。即使惻隱之心真的人皆有之,被觸動的時機也因人而異。有人看到在街上流離的動物便覺得牠們無依無靠,有人認為傷病或有即時危險才應該伸出援手;有人認為應該做TNR,有人認為要替所有流浪動物找到收容之所。

    我們習慣用人類的思維代入動物,又用陪伴動物的脈絡代入流浪動物,卻忘記真正從“牠”的角度出發:一隻怕人、獨行的動物,是否適合人類圈養的生活?被送進收容所無人領養,在怕人的恐懼與群居的壓力中惶惶終老,對牠而言是否比在街頭更痛苦的煉獄?流浪動物沒有人餵飼,就一定無法自行覓食嗎?

    保護動物不是一顆愛心、一份惻隱之心——這些只是踏出關懷的第一步。在此之後,是思考城市裡人與動物的共生與共融,在流浪動物的生存和人的生活之間找到平衡。

    愛動物的人,自然不希望動物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但我們無法逼使所有人愛動物,無法使車輛不撞死一隻流浪動物,無法讓一切惡意消失。正如沒有人能使世界如自己所願運作。只是我們都不應忘記,在許多時候,動物的生存能力與意志遠比人類強大。在步履不停地關懷動物、理性思考以動物為中心的保護動物方式的同時,也可以相信:生命自有出路。(二之二)

    波    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