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都市中的“詩意棲居”
王補帆凱泰
斯基比迪廁所
聚集與重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聚集與重構

河 山


蕭邦的滑鐵盧 阿爾曼


阿爾曼與他的藝術創作 (網上圖片)

    聚集與重構

    國際著名藝術家阿爾曼(Arman,Armand Pierre Fernandez,1928-2005)出生於法國尼斯,後移居美國。他是雕塑家、畫家及裝置藝術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末最多產和最具創造力的創作者之一,其作品深受法國藝術家杜尚、德國藝術家庫爾特 · 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和早期達達運動的影響。阿爾曼本人則對波普藝術影響深遠,是新現實主義運動創始人之一。

    由於阿爾曼的父親是一名古董商兼業餘大提琴手,他從小就對音樂、藝術收藏具有獨特的品味和鑑賞力。在尼斯國立裝飾藝術學院進修後,他前往巴黎,在盧浮宮學院學習藝術史。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尤其以現成物的“累積”、“拆散”、“重組”而成的裝置藝術最為聞名於世。他對傳統藝術的挑釁性和反叛,使他的創作具有一種內在的力量,他的作品因此顯得生氣勃勃。阿爾曼對現成物的使用,將它們所屬的過去時代與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聯繫起來,賦予現成物新的面貌和靈魂,組合隨性又不失平衡的美感,能讓人的心靈得到震撼。

    阿爾曼在一九六二年創作的《蕭邦的滑鐵盧》是他的《憤怒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它的創作過程包括兩個階段:一、用錘子摧毀鋼琴的瘋狂表演;二、將其重新組合並最終固定在牆上。阿爾曼談及他對《憤怒系列》計劃的想法:“《憤怒》幾乎和柔道的反應一樣精確。我需要計算好我將打破的位置,這不僅僅是一種憤怒,而更多是一種事先預定好的毀壞。”這件作品表達了他在創作中常見的概念:拆毀與重構。運用拼貼的技巧——立體主義藝術運動中的手法,將鋼琴的碎片重新組合在一個面板上,不僅賦予了作品獨特的視覺效果,也強調了物品的斷裂和重新組合的過程。這也是一種行動藝術,是對創新和實驗的追求。作品的標題強調了兩次重大的失敗,即拿破崙和蕭邦的失敗,借此比喻和反映阿爾曼自己以及所身處社會充滿矛盾的生活。鋼琴作為一種經典的樂器、一個原本具有音樂美感和優雅形象的物體,被轉化為藝術作品的材質、一個需要得到改變的社會的象徵。它的原型形式對每個人都能引起共鳴。阿爾曼試圖通過探索破壞和重建之間的對比,重新詮釋物質對象,以此譴責現代社會對物品大生產過於依賴的關係,同時又將其神聖化,使其達到藝術作品的高度,進而引發觀眾對物品本身以及社會問題的反思。

    阿爾曼的作品對當時的藝術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新現實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他對抽象表達主義和傳統藝術形式提出挑戰,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顛覆了藝術界的傳統觀念。

    河    山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