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峽 亞馬喇土腰
亞馬喇土腰,又名關閘馬路,是連接關閘和拱形馬路的古老道路,亦是澳門現時唯一叫作“土腰”的街道。土腰其實就是地峽,是兩邊臨水的狹長土地。
澳門連接大陸要道
亞馬喇土腰,原本只是由西江沙泥沖積而成的狹窄沙堤,因位於蓮花山下,故有蓮花莖之稱。明朝時代,官府曾修築蓮花莖石磯,成為連接澳門與大陸的要道,更在蓮花莖建造“關閘門”,是一座中國城樓式的官關,有汛兵駐守。及至清代,關閘門亦一直常開。
總督遇刺引發衝突
關閘作為邊界線經常成為戰場,曾先後兩次發生“關閘事件”。一八四九年八月廿二日,總督亞馬喇在關閘被刺殺,引發中葡間的軍事衝突。最終關閘門被葡人佔領並拆毀,向北移另建凱旋門式的新關閘,又將蓮花莖上通往關閘的馬路稱為亞馬喇土腰。
一九五二年七月廿五日,再次發生“關閘事件”。葡兵企圖入侵中方警界線,向拱北一帶連開幾十炮,中國軍隊開炮還擊。事後中方要求葡方負全責,當時的經濟局長羅保請澳門中華商會代表何賢、馬萬祺等出面調處。最終由何賢、馬萬祺作中介人,澳葡政府與廣東省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
澳人回鄉必經之路
隨着社會發展繁榮穩定,關閘邊界衝突的硝煙變成民居生活煙火氣,政府開展的北區填海工程亦將亞馬喇土腰兩邊淺灘填成陸地,成為農地、菜地和木屋區。關閘馬路作為居民回鄉的必經之路,在未有回鄉證的年代,每逢清明節,愛國社團都在關閘馬路設點,代寫回鄉介紹書,協助居民回鄉掃墓。
時移世易,關閘依然是澳門最暢旺的口岸,關閘馬路已成澳門車水馬龍的繁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