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修宜加強“一加四”培訓
本澳正處於疫後經濟復甦時期,雖然經濟結構改變,整體環境已不像以往,但適當的危機感有助激發適者生存潛能。特區政府宣佈下月推出第五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年滿十五歲的澳門居民便可獲得資助。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努力增進知識與技能,於個人及職涯而言,必能大派用場。
當局數據顯示,第一至第四階段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參與人數逾一百三十萬多人次,涉及資助金額約二十五億元。自計劃實施以來,對構建澳門學習型社會建設起到推動作用,毋庸置疑。
早於二○年,特區政府就表明會優化計劃,直至第四階段計劃調整了定位,嚴謹規範,擇優延續,亦採用電子監察,積極加強巡查課程開辦機構,並收集居民意見,違規情況確實比過往大減。但有意見認為,只僅僅優化部分功能,未能因應發展全面優化。比如課程主要有職業技能、教育學術、藝術、長者教育及駕駛實習類等,課程配置未能配合澳門產業“一加四”發展新方向的需求,內容與形式滯後。
坊間亦抱怨大部分受資助課程具時數限制,又或上課時間欠缺靈活性。長者、部分輪班工作及雙職家庭人士,或因身體原因、時間上未能配合,想學習新知識亦難以覓得合適課程。再者,當局每推出新一期計劃,不少機構“博懵”調高課程收費,致使費用連年水漲船高。惟資助金額多年僅提升一次,今期繼續維持三年內資助六千元,可進修課程數量可能只有兩、三項,在推動社會終身學習上尚欠足夠誘因。
新階段計劃實施在即,特區政府宜多作引導,鼓勵持修機構開辦配合未來區域融合、“一加四”經濟發展策略的培訓項目,專業職技以外,可以考慮加強培訓四大產業都通用的管理技巧和技能,讓基層職工找到入行、提升的門檻,出師有名,進修意慾必會增加。當局可加強與機構溝通,研究優化課程安排符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如同步開展線上線下課程,增加靈活性;另須持續加強監察課程質量與價格的合理性,真正符合增強居民向上流動、轉軌發展的需求。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