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時光的藝術
撰文:杜 然
攝影:法蘭西 · 費里
首次埃及之旅,為英國攝影師費里闖出名堂。廣受好評的作品,除了讓他賺到攝影事業的第一桶金,因應當年英國市場反應熱烈,費里更打蛇隨棍上,再次踏上前往中東的旅程。
人靠衣裝的想法,無分國界與年代。在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一幅自我宣傳的相片,勝過千篇一律的工作名片,費里這幅自拍照,就是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相片中的他身穿土耳其夏季服飾,以現代的眼光看,也許有點不倫不類。然而放在當時的社會及文化語境,費里粉墨登場,無非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法,旨在強化其身為旅行達人兼攝影名家的商業形象,從而希望消費者認住自己的生招牌,相片品質自然就有保證。
於費里而言,旅行見聞和攝影內容,其實相輔相承。真正的旅行,略帶三分苦行僧的精神,是一種體驗自然、感悟人生的過程。一個出色的旅行攝影師,可以透過自己的作品,將文化風俗、歷史地理、藝術和文學等知識,糅合進各地的人文風景之中。若從學術角度切入,這幅肖像相帶有濃厚的東方主義色彩,而在十九世紀英國文藝界,詩人拜倫和蘇格蘭畫家羅拔士(David Roberts),亦不時在作品中加入東方文化的元素。
自一八五六年開始,費里前後花了四年時間,重遊埃及之餘,亦先後踏足意大利、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利用大型相機,拍攝各地名勝及文化古蹟,例如吉薩金字塔、尼羅河一帶、耶路撒冷聖墓教堂、菲萊的古埃及神廟建築群等。在旅程中,費里得其好友工程師雲咸(Francis H.Wenham)相助,解決不少拍攝過程中的燈光問題。而他亦不忘將沿路的製作花絮,一一用幽默的文字記錄下來,帶出相片背後的故事。如果沒有他筆下“鬱熱的黑房”、“沸騰中嗞嗞作響的火棉膠”,再加上費盡心思的構圖,也就沒有留傳至今的珍貴圖像:“要找到稱心如意的景觀,是沿途的最大挑戰。眼前景物的構圖,往往任性妄為,例如遠近高低的偏差,又或者附近的磚牆和物件干擾視線等等。如果我能操控眼前一切景物,任意擺佈,那該多好。”讀了費里一番“怨言”,再欣賞這幅《靠近菲萊》,一切看似舉重若輕,事實上卻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才得以實現,教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意志和毅力。
憑藉精湛的攝影技術和商業頭腦,費里索性攝影出版一條龍,將中東三趟旅程的精彩相片,透過類似旅行遊記的形式,先後輯錄成《費里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和《埃及、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島》攝影集,大受當時英國市場歡迎。眼見作品銷量理想,費里打鐵趁熱,成立自己的攝影出版公司,再招聘人手,然後遊遍英倫四島,拍攝各地的古蹟、城市和自然景觀,先將相片以零售方式,吸引民眾購買,其後再出版《英國今昔》攝影集,專攻旅遊出版市場。由他創辦的這門家族生意,後來成為了百年老字號,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正式走入歷史。
英國旅行攝影師費里(二之二)
靠近菲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