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僱傭兵
(散策人間)我的驕傲
(二弦)人生沒有“劇終”
(斷章寫義)愛上閱讀的方法
(聲色點擊)閒話祛濕
(杏林外史)左宗棠的喪子之憾
(古今亂炖)怎樣與孩子相處
(一路向南)駕照互認體驗
(筆雯集)細查包拯的法系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杏林外史)左宗棠的喪子之憾

譚健鍬

左宗棠的喪子之憾

    方顱並不致命,左孝威是因為什麼病遺憾地英年早逝呢?

    一八七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左宗棠回信給長子,裡頭的愛子、憐子之情蕩氣迴腸於筆下:“前聞爾上年咯血咳嗽舊病復發,時以為憂。而爾每次信來,總未說及。魂夢作惡,日夜惘惘,惟睹爾親筆信到乃稍慰也。頃得爾三月二十三日信,知三月初五、初七、初九等日復發吐血舊病,初九日尤劇,後雖暫止,而服藥總不見效,擬即停藥,專一調養靜攝,冀可復元。”當時,左宗棠正在蘭州督辦西北軍務,長子左孝威原本隨軍負責文書工作,後因病返回家鄉。此番得知長子舊病復發,身在前線的左宗棠憂心忡忡。

    左孝威的咯血症不是最近才出現,左宗棠在信中透露,“咸豐十年(一八六○年),吾在宿松,聞爾忽患咯血之疾”,當時左孝威才十四歲。

    說到咯血,古人最常見的病因倒不是肺癌,而是肺結核,以及肺結核等慢性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遷延引發的支氣管擴張。曾國藩長子曾紀澤——著名外交官也因咯血而過早離世!這說明咯血乃至肺結核在當時很常見,但古人沒有根治的辦法。

    肺結核的元兇結核分枝桿菌在空氣中大量存在,它們通過呼吸道很容易進入人體。結核分枝桿菌在支氣管、肺泡等組織隨即廣泛繁殖,侵蝕周圍的毛細血管,最終引起呼吸道出血,病情綿延不癒,而病體又不斷被桿菌消耗,變得形如枯槁。病人最終要麼死於全身衰竭,要麼死於血塊突然堵塞氣道引起的窒息。

    左宗棠說兒子“爾小時遇有拂意事,每氣急似不能言,唇帶青色,啼哭無回聲”,恰恰說明左孝威小時候的呼吸道已有問題,存在早期缺氧跡象。晚年喪子的左宗棠強壓悲痛,繼續在西北邊陲為國效力,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立下不朽的功勳。他的父愛轉移到其他後代身上,也引領他們鑽研學問,做正人君子。

    (三之三)

    譚健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