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視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理想與現實的共軛
約旦王儲大婚背後的中東君主制作用
火藥 · 煙花 · 火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理想與現實的共軛

雲山


費邊社近期發佈的《英國重新連接世界》小冊子

    理想與現實的共軛

    費邊社會主義(Fabian Socialism)萌發於英國歷史土壤,深受英國民主化進程、社會主義思潮以及理性精神與進化論的滋養,呈現出典型的英式特性。費邊社會主義的早期特徵表現為獨立身份、漸進主義和迂迴路線,是費邊社(Fabian Society)的社會理想與改革現實相互作用、彼此形塑的一種展現。借鏡費邊社會主義對理想與現實二者關係的措置,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無裨益。

    至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基本完成工業革命,其自由放任模式導致嚴重的後遺症,社會矛盾尖銳,引發了資本主義危機。在此背景下,馬克思主義誕生;與此同時,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相繼湧現。費邊社會主義,便是當時英國費邊社所倡導和踐行的一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

    一八八四年,費邊社於倫敦創立,早期骨幹由少數具有社會理想的知識分子組成,以韋伯、蕭伯納、奧利弗與華萊士為代表人物。十九世紀後半葉,英國民主基礎不斷擴展,勞工組織日漸發達,費邊社將議會視為改革載體,主張廢止土地私有制、推進工業國有化,逐步建立社會保障、實現社會福利。他們判定,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是一個漸進而必然的轉變過程。因為財富增長、資本集中為社會化生產奠定了基礎,以工人階級這一歷史工具,以工會組織這一現成形式,擔負得起財產的私人佔有轉向社會佔有的歷史使命,最終可在英國實現社會主義。

    十九世紀末,費邊社襄助英國工黨成立,費邊社會主義自此成為指導工黨運轉的理論源泉。一些費邊社員亦加入工黨,並成長為頗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當然,費邊社更久遠的貢獻乃是組織教育活動、推展社會運動,如出版論文集、宣傳冊,舉行演講、座談會和開辦暑期班,面向普羅大眾展開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與傳播,喚起社會良知,鼓吹改革措施,對於教師、公務人員、工會領袖、勞工議員等中等階層產生了很大影響。

    費邊社會主義萌生背景與早期特徵

    近代以降,議會日漸成為英國權力中樞。光榮革命後,英國克服專制王權,逐步建立起貴族寡頭統治。工業革命推動英國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財富形式發生變化,工商利益不斷伸展,社會結構由此改變,改革運動接踵而至。

    一是,英國民主進程的推進。從一八三二年開始,英國進行首次議會改革,其後透過多次改革,英國逐步解除選舉權的身份、財產與性別限制,直至一九二八年完成民主化改造,政治參與覆蓋到每一位成年人士。此乃費邊社會主義被冠以“民主社會主義”之名,其中“民主”元素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映照。二是,社會主義思潮的濫觴。自由放任思想指導下的工業革命,導致了英國社會災難深重。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葉,各種矛盾衝突和社會運動此起彼伏,它們普遍帶有社會主義傾向。但費邊社之所以主張社會主義,並非認為它是包治社會百病的靈藥,而是尋求醫治資本主義固有缺陷的良藥。三是,理性精神與進化論的濡染。英國人“注重實際而不耽於幻想,長於寬容而不愛走極端”。面對複雜的實際問題,善於妥協處理,提出解決辦法。費邊社視社會為一有機體,以此框架展開理性觀察、思考以及分析,強調社會整體對於個人的重要性。

    費邊社作為社會改革團體,組織簡單、結構鬆散,雖不乏行動指導原則,但沒有統一綱領。它的成立和成長,深受英國民主化進程、社會主義思潮以及民族性格中的理性精神與進化論的浸潤,呈現出顯著的英國特性。首先保持獨立身份:費邊社員多以獨立身份參與社會改革運動。早期社員大多出身中等階層,骨幹幾乎為清一色的知識分子。費邊社類似一個沙龍,社員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活動空間。其次秉承漸進主義:費邊社員採取漸進方式推行社會改革,要義在於“漸——並且進”。“漸”是指分期分步向社會主義過渡,“進”乃是一直向着社會主義目標前進。最後採取迂迴路線:一種方式是滲透,如同兩種不同濃度的液體,水從濃度較低的區域擴散至濃度較高的區域,費邊社力圖將社會主義因素一點一滴滲透進整個英國社會。另一種方式是尋找化身,費邊社透過協助工黨建黨,將它視作較大化身,而本身並不組建政黨。

    理想主義與社會現實共軛而行

    費邊社會主義的早期特徵,反映出面向英國社會的理想與現實,費邊社對二者關係的把控。保持獨立身份,避免外力控制,可抽離固有模式進行思考、論爭。秉承漸進主義,不易引發劇烈反彈,便於取得和守護改革成果。採取迂迴路線,避開直接障礙,等待適當時機,尋求其他路徑解決問題。總之,一切均為在資本主義的土壤中,讓社會主義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費邊社會主義的理想是在英國實現社會主義,而當時英國乃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如何拉近二者的距離?費邊社主動避開權力漩渦,有意識地避免深陷政治泥沼。然而,作為社會改革者,遠離政治並不明智,也難以實現改革目標。費邊社員對現實政治若即若離,雖主動參與政治活動,但留有迴旋空間,猶如放飛風箏,看似紙鳶自由翱翔,實則有人手握細線,不時騰動,借風使力。身處維多利亞時代,君主立憲制完全確立,民主進程如火如荼,英國駸駸日上的環境讓費邊社滿懷信心,矢志彌合理想志向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落差。

    在費邊社的早期活動和發展歷程中,兼顧理想與現實,避免彼此脫節,成為主流思維。社會變革的理想與現實少有齊頭並進,二者往往方向不一,甚至南轅北轍。但是,費邊社持續以現實觀照理想,修正對理想社會的認知,同時以理想引導現實,推動實際改革進程。在早期代表人物,如韋伯夫婦、蕭伯納等人身上,正正展現出這種特質。其後的一個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擾攘不息,工黨執政的黃金時期,“巴特茨克爾主義”的共識政治,撒切爾主義的衝擊,布萊爾的新工黨,費邊社並不墨守成規,除始終堅守社會主義大方向外,它的具體主張因世而變、與時俱進,理想與現實相互作用、彼此形塑。

    不同於法國專注社會理想、一意狂飆突進,英國土生土長的費邊社,不耽於理想、不囿於現實,“軛縛”理想與現實,彷彿二牛共軛而行,即便兩邊拉扯受制,但也不會割裂開去。資本主義因素與社會主義因素逐漸於衝突中併合,社會主義在英國也大體走上“和平、漸進、改革”之路。雖則行進不快,間或蝸行牛步,尤遇崎嶇險要之處,有時甚而停滯,可社會理想與改革果實往往穩步齊趨,不疾不徐走到今天,日漸形成新的傳統——費邊社會主義。

    汲取有益養分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時至今日,費邊社仍然活躍在英國社會,二○二二年社員近七千人,其中包括數以百計的工黨政治人物。費邊社在公眾網站打出醒目的口號:費邊社——始於一八八四年,左翼的未來。雖然聲稱左翼,但是並不激進,其當前工作旨在促進:更加平等的權力、財富、機會;集體行動和服務公眾的價值;問責、包容、具活力的民主制度;公民意識、自由、人權;可持續發展;多邊國際合作。從其關切議題可見,費邊社會主義仍具活力。

    若將社會主義、資本主義視為現代化在經濟領域中的制度表現和政策實踐,那麼二戰後的英國已然蘊含社會主義的某些因素,一是走向“福利國家”,基本消滅了貧窮並給予國民社會保障;二是實行“國有化”,採取國家所有制的形式,控制部分關涉國計民生的經濟部門,“混合經濟”成為常態。而“中國現代化固然是一多面向的社會變遷問題,但其重心問題則在經濟與政治的現代化”。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持續吸收資本主義的有益成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近代中國的核心問題就是現代化。中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亦需應對社會理想與社會現實具體匹配的難題,榫合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避免方枘圓鑿。費邊社成立近一百四十年,在不同時期曾多次討論此類問題,提出相應主張,並接受實踐驗證,汲取費邊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於中國式現代化不難獲得一定的啟示和借鏡。

    雲山(文化評論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