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小肚煲車前草
到超市買竹筍片時,在鮮肉凍櫃裡看到了豬小肚,雖然只有小小的兩個,但也令我很驚喜。豬雜多有異味,也易變壞;加上小食店多用豬雜做食材,所以能在超市肉櫃買到一隻豬只得一兩件的內臟,的確要有點小運氣。
豬小肚、豬橫脷都是煲去濕湯水的首選食材,一如廣府人信奉的“食咩補咩”,雖然我想不透是甚麼道理,營養學家又懶得去鑽研是否有道理,但這類菜式食得多了之後,你必然相信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豬小肚其實是豬的膀胱,豬橫脷是豬的胰臟,以前在豬肉檔絕是搶手貨,但現在竟然成了賣剩貨尾,是沒有市場需求呢?還是沒有人認識其食療效用?我相信兩者都是。
在當下冷暖交替、新陳代謝紊亂的季節,“濕重”是免不了的。來一鍋豬橫脷或豬小肚煲車前草是最佳湯水,祛濕利尿、清肝明目,還可以祛除婦女因濕熱所致的白帶過多。豬小肚的尿騷味考起不少年輕“煮婦”,處理不好也真的令湯水有股異味,可將之翻轉,先用鹽搓揉後沖洗一遍,再用生粉搓勻再洗淨,就可以清除異味。豬小肚還可以與白果一齊煲粥,主治小朋友夜尿。不過,現在有了紙尿褲,已經沒有人關心小朋友瀨尿這問題了。
這令我不免想到,有些傳統食譜被遺忘,有時是因為年代久遠而流失,有些則是因為社會環境的轉變,令某些食物的功效失去了價值,因而被輕視。
豬小肚煲車前草這類民間傳統食療湯方,無疑正在淡出現代社會的視線,並非它們沒有了這種食用價值,而是人們有了更新更方便的替代品,因而令它們被重視的程度極大地降低。同時,社會城市化及女性不再一日三餐下廚,令人們普遍地不再熟悉這些食材及其使用方式,亦加速了這些民間藥食兩用的食材及食譜的消亡;更深遠一層來看,亦是中醫藥在民間消亡的肇始,風起於萍末也。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