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鼠為鴨?
近日,一則“江西一高校飯菜中疑吃出老鼠頭”的視頻引發熱議。事後,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佈情況通報稱,飯菜中的“異物”經當事人確認為鴨脖。之後,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也表示,初步判定是鴨脖。但縱使有多方回應,輿論場依然沸沸揚揚,“長牙”的鴨脖令人如鯁在喉,不少網民更是用“鼠鼠我鴨”調侃校方“指鼠為鴨”。七日,江西省教育廳表示,已介入事件。
視頻中,那修長的“牙齒”、黝黑的“面容”、觸目驚心的“鬍鬚”……無論從正面、側面,還是直視圖、俯視圖,很難不讓人把牠和老鼠聯繫在一起。另據報道,該校食堂在二○二一年,就因為竄進了老鼠,被監管部門現場執法過。
因為早有前科,加上視頻中的異物的確與鴨脖迥異,所以在官方沒有公佈完整的取樣、封存、檢測過程,而單向輸出檢測結果後,網民有上述反應不算意外。這也凸顯出,監管部門和學校在應對此事引發的輿情時,套路陳舊,沒有切中輿論訴求。
互聯網時代,溝通早已變成雙向。碰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輿情,若回應還是原來“下結論”式的老套路,那撞板是一定的。網上有一個評論用到這裏再合適不過:“我願意相信這是鴨脖,但是你應該用更有力的證據來說服我。”這句話值得涉事校方和有關部門思考。
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