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男囚與舞女
孤木吟
(散策人間)我的驕傲
(二弦)請勿吝嗇一個笑容一聲歉意
(斷章寫義)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
(聲色點擊)守不住的書店
(杏林外史)左宗棠的喪子之憾
(古今亂炖)寄暢園暢想
(宇宙園丁)米缸守則
(筆雯集)掩耳盜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

鏏 而

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

    “努力的驅動力一旦是來自外部的壓力,努力只是一場名為努力的行為藝術。”父母與其在後面推動着孩子,讓孩子看起來像是在努力奔跑;不如點燃孩子內心的熱情,讓他們能自主奔跑,這樣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摘自:〈很多時候拖垮孩子的,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父母的“偽自律”〉,新東方家庭教育,二○二三年四月四日】

    我對孩子的學習,向來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從不主動鞭策其“用功”——不會主動幫他們檢查功課,也不會嚴格監控他們的學習效能,但他們可以“求助”,例如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向媽媽請教,尋求幫助。在我們家,成績好是沒有獎賞的,家人只會表示祝賀和欣賞,成績不好也不會受責備,只是幫忙檢討不足,協助克服困難。由於沒有外在規管,成績平平無奇,但那是不要緊的,我會告訴他們:“同學的好成績是靠父母或補習老師取得,而你靠自己。自己的書自己讀,那才值得驕傲!”走過了小學階段,孩子開始各有發展,也許還談不上出類拔萃,但也不會厭學,經常會自發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回顧自身成長,父母也是介入不多,媽媽要求我自己溫習,爸爸只求我們考六十分,然而我有沒有滿足於六十分呢?大概也沒有。出來工作以後,爸媽對我最大的不滿是“整天都在忙碌”,心痛我太勞累時,我爸會說:“你現在是不是很缺錢?要不要幫忙?”而我則啼笑皆非地回覆:“我忙得沒空花錢,你可以幫忙花!”同樣家庭文化下成長的弟妹也大致如此,我們在學期間的成績也許並非名列前茅,但離開校園之後都能自覺學習。因為,當努力不是滿足別人期望的“行為偽術”,而是達成自己理想的原動力,便會自強不息。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