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助應對疫情訂政策
【本報消息】衛生局利用數據分析應對疫情變化及協助制訂政策,衛生局資訊科技廳顧問高級技術員何強介紹,在建立電子監測預警系統過程中需要在不同平台收集資料,技術開發人員必須掌握不同平台系統數據特性,才可準確提取有用資料,其後整合及分析得出最後目標資訊。
整合不同平台數據
其次是數據量大,有些數據需要實時提取,收集數據同時,技術人員亦要考慮不影響現有資訊系統運作。這些都需要資訊科技廳各同事配合才可完成目標。另外,建立系統時亦需前線醫護及領導管理層給予建議。這些建議能更精準及更有效率地建立電子監測預警系統。並能符合實際需求,發揮真正效用。
系統由三部分組成
電子監測預警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有實時電子查詢平台,有權限人員可通過電子設備即時獲得實時數據,如感染人數、就診人數、輪候時間、留觀人數、新冠藥物使用情況等。定時統計報表是通過定時報表分析過去一段時間發展趨勢,以制訂政策;預警信號發送是當系統監測到數據已達到某一警戒點,會自動以短訊通知各有關人員作出人員調動,配合應對將會出現的特殊情況。
數據需由不同平台收集,如衛生局內部醫療系統、後勤系統及供市民應用相關系統等。亦會經過現有機制收集其他醫療單位、院舍、學校等上傳數據。收集到中央資料庫後再整合及分析。並按不同需要應用或生成分析報表。
持續優化應對疫情
通過電子監測預警系統幫助,管理層更能掌握疫情發展趨勢、又能了解即時各部門運作情況。以制訂適時政策或適時調配人力資源,也有助提前部署以應對突發情況,同時可大大縮短居民輪候時間,又能減輕前線醫護人員壓力。這對協助應對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有很大幫助。目前系統仍會持續不斷優化以應對疫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