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硏增員修法三地互認結果解決
三年後驗車超負荷
【本報消息】議員梁孫旭口頭質詢本澳驗車服務的承載力。交通事務局長林衍新表示,現時驗車能力為日均七百二十輛,今年強檢車輛有十七萬輛,預計至二〇二六年需強檢車輛達十八萬輛,屆時日均驗車需求為七百五十五輛,將超出局方驗車能力。未來將在人手、法律法規,三地互認驗車結果等積極研究解決方法。
驗車不會增加人手
梁孫旭在昨日立法會的口頭質詢大會上指出,每年需要接受強檢的車輛不斷增加,驗車中心的服務承載力早已在二一年響起警號,亦一直沒有增聘人手。質詢本澳與內地及香港是否具條件協商統一驗車標準,再推進驗車結果互認工作?列席的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表示,政府要求各部門制訂明年度預算不應超過今年,運輸工務範疇不再招聘人手。近年維持轄下共三千四百〇二人,當中交通局已佔最多,約六百一十人。
未來將會外判驗車
議員謝誓宏、李靜儀、李良汪、羅彩燕、林宇滔、高天賜追問,政府指不再增加驗車人手,面對工作量不斷上升,有何具體的解決方法?能否考慮將部分驗車服務外判,又或減少驗車次數等?梁孫旭續問當局會否延長驗車年期?羅立文回應表示,香港、內地都是滿六年驗車,澳門則是滿八年驗車。倘澳門更改驗車年期,方向亦是縮短而非延長,否則會與其他地方拉遠差距。又指本澳現時有約廿五萬機動車輛,未來驗車“交畀出面做”是大方向,但需要人力和時間,包括準備招標文件。
驗車互認尙須協調
林衍新補充,現時內地是十年內驗車兩次,分別是第六年、第十年,澳門同樣是十年內驗車兩次,分別是第八年、第十年。雖然澳門行車里程數一般少於內地,但由於車輛起動次數較多,尾氣排放較嚴格,平衡利弊後,認為目前澳門車輛檢驗期足夠。關於三地驗車結果互認,澳門驗車標準現基本與國家一致,但車輛掣動、尾氣排放未能完全一樣;與香港的驗車標準亦較不一樣,正在溝通。透露今年將向立法會提交新的道路交通法,屆時驗車亦有着墨。
林衍新稱,去年已驗車輛約十萬部,未驗車輛為二點八萬部。因應居民驗車需要,政府今年延長驗車期,大部分居民能配合當局的驗車工作,依時驗車。受“六 · 一八”疫情影響,至去年底,因未驗車受罰的車輛約有五百二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