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造刺身的藝術
刺身是一款日本料理家傳戶曉的頭牌菜式。刺身名稱來源據說有兩種解讀,同樣是將魚切片裝盤,以前通常統一叫“切身”,關西方言解讀是“造里”,而關東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武士世家,所以很避諱“切”字,有“切腹”含意,所以便將“切身”改之為“刺身”。不過現代的高檔日本料理,魚塊切得不論厚薄都統一將刺身寫作“造里”,則是指裝飾華美而有個性的刺身。當然做得一手好的造里,刀法多種也考驗廚師的功力,因為刀工能影響刺身口感,所以不能隨便亂切。刺身專用的刀叫柳刃,是一把又長又幼的單鋒刀,鋒利無比,通常掌握“引切”刀工方式切生魚片,尤其是薄造刺身的技術必須更小心引切成薄如蟬翼的生魚片。此外,為了吃到刺身的鮮美,山葵只能沾在魚片上,不建議拌入醬油中。
薄造生魚片有如藝術,做之前需要判斷魚種、部位決定厚薄的切法,厚切的方式增添口感,適合肉質較軟而筋少的魚類,而“薄造”(薄切法)最常用在河豚、鯛魚和比目魚這類具筋韌度的白身魚,是非常考驗師傅刀工的招牌菜式。一片完美的薄片厚度大概要一至一點五公厘之間,看一眼就像薄如蟬翼幾乎可以透光,選擇用引切的薄切刺身,是因為刀工影響口感的關鍵,不同肌理紋的魚,需用不同的切法。掌握用銳利的刀鋒加上板前的功力,是能否包裹住生魚片鮮味的關鍵,好的刀工不僅能讓每一片生魚片刺身的切口完美,上桌的時候擺設裝盤亦會令客人有賞心悅目的感覺,就好像今期介紹的鯛魚薄造刺身。
圖片內作品來自一位年輕的師傅,我認為是澳門少有的隱世壽司刺身製作高手,他的作品簡直是一幅很美的圖畫,畫中用生魚片在漆黑的背景中,堆砌出飛舞中的丹頂鶴,盡顯師傅的刀工及構圖的心思,表現了極具氣質的飲食文化藝術。不過,通常這種造型澊造刺身,很多時候都是用來參加廚藝比賽或展覽才會出現,在現實中的日料店,多數以傳統手法擺盤。以平實刀法及材料新鮮取悅客人,偶然露一手確實會令客人有驚喜,當然在外國亦有一些師傅做出很經典的薄切擺盤,三文魚美少女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但是工序需時,很多時會錯過吃薄片刺身黃金時間,過份用時間堆砌,會令美味與藝術失去平衡,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社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