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狂歡的餘溫 癲狂的失序
麓湖有戲 浮想聯翩 (下)
邊走邊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6月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麓湖有戲 浮想聯翩 (下)

尼修斯


《櫻桃》深入揭露成長的痛楚 (照片來源:麓湖環境戲劇周)


舞劇《PERSONALLERY》 動用真馬出場 (照片來源:麓湖環境戲劇周)

    麓湖有戲   浮想聯翩 (下)

    尼修斯

    以環境劇場作為藝術節慶主題的,麓湖環境劇場周應是全國首個。由四月廿二日至五月二日,以“無邊澗地”為題,“澗”是指溪流,象徵着青年創作者的藝術生命力;“澗地”在普通話中與“見地”同音,是思想的獨特表達,滿有力量的名字突出了麓湖這個有湖有島的生態區環境特色。

    戲劇周有三十多部作品,當中有不少是根據現場環境而度身創作的沉浸式演出。戲劇周在全國公開徵集節目,入選者可以有一個月的時間,駐留在當地的選定環境中創作,大會提供食宿交通,另外也提供服裝、佈景、燈光音響等基本製作所需。當入選的青年創作者選中某個場地時,由大會的工作團隊LOOKLIVE為他們跟不同的單位溝通,爭取場地的使用。做過環境劇場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中間人殊不易做,如何為參加者取得最大的創作可能,又能令場地提供者樂意支持青年而非主流的作品,要有情智雙全的能耐。

    島上的沙地劇場、蛇形美術館、花園冥想教堂等地是創作者的熱門選擇,而人工湖、花草樹木、山坡、咖啡店,都可以是俯首即拾的有戲場景,只在於演甚麼能和環境發生獨有的關係。有小記者問我,甚麼是環境劇場最核心的東西,我說:“只能在這裡——作品離開它的屬地便不再是原來的作品。這樣的環境劇場作品,一定好看。”說得有點絕,但過往看不少環境劇場作品時,都會有“為甚麼要在這裡演”的疑惑,這亦成為了我審美的軸心。

    筆者在三天兩夜極短的逗留中,除了主要參與了環境戲劇周的論壇,與各方神人坐在一大片草坪上輕鬆對話,介紹了澳門環境劇場的作品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及當中一些突出的個案後,也仍能有空看了兩個作品:《群馬盛宴》在一個前身為馬廄的青年文化空間中演出,演員們集體創作,為觀眾以“馬”為材料,演員化身食材、廚師與食客,準備了一場可看不可吃的盛宴 ,在一場又一場的自我剖白中,思考着奔跑的意義。戲的文本寫得很好,演出者是劇場素人,熱情驅動她們把作品完成。當中有演員在彩排時受傷坐輪椅,沒有退出,反而成為戲中一個獨特的角色。

    獨腳戲《櫻桃》精彩動人,在麓客島的沙地劇場演出,遠景是幢幢豪華高樓。在昇平景象下,演員愛麗絲兒將個人成長經歷展露人前,同時用了實而不華的藝術裝置,簡樸而殘酷地探討被人避而不談的敏感性話題。櫻桃是少女的珍貴之物,在初戀的純真、初夜、懷孕、生或不生、跟未出生的他再見……愛麗絲兒以近似殘酷劇場的方式蠕爬出場,沒有穿保護衣的肌膚在沙上磨擦,看者心痛;演出時而充滿少女歡樂、時而懊悔哀傷,演至關鍵處,索性離開演出形式,坐下來表示也不知怎樣演下去,直接與觀眾交心。演出動人而驚人,也有着自我救贖和警惕他人的雙重意義。演後分享會,她用了一個簡單又獨特的方法,有別於一大班觀眾圍着她問問題說感受,她滿身泥濘,滿臉汗和淚,放一張椅子在場中,邀請問有哪個觀眾有興趣坐下,和她談心;在澳門這種情況通常十分尷尬,往往空椅一直放到底,但內地普遍的文藝青年都很熱情,不斷有人出去表達對戲的感覺。有個女觀眾走出去,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給了愛麗絲兒一個有力而長長的擁抱,全場靜默,無聲勝有聲。我輕聲跟身邊朋友說,如果這是預設的,便是最好看也最混蛋的一幕。幸好,再問看過其他場次的朋友,這個結實的擁抱,只是此場專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