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禪》中的〈小飛俠阿童木〉
最近去看了日本電影《舌尖上的禪》,改編自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一九七○年代末寫的散文集《今天吃什麼呢?去地裏看看》。頭髮花白的男作家長年獨居於野林山澗,從大自然摘取食材,伴隨四季更迭烹煮出簡約精緻的禪式料理。由松隆子飾演女編輯時不時從市區進入山間探望,二人漸漸互生情愫。在我這代人的青年時期,松隆子可謂日本影視“女神”呢。(為什麼女神會看上這個糟老頭呢?)導演中江裕司將四季料理聯繫起生老病死,簡樸精緻的食物也反映了人間滋味。
死亡無疑是這套電影的中心主題之一。男作家把去世多年的妻子的骨灰留在家中;多年前的恩人留給他的醃梅子,令他感受到走了的人曾醃的梅子仍然活着;他又在小木屋裏發現岳母去世,並為其辦理喪事;自己心臟病發到鬼門關走了一轉,回到家中決意通過寫作戰勝對死亡的恐懼,收回了與女編輯同居的邀請。男作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應該滿足於活着的每一天,而執着於提前戰勝對死亡的恐懼終究是徒勞的。可是,他的執念已令他錯過了與女編輯的緣份。
這部電影並非完全與詩無關。電影中段,男作家在做料理的時候哼起了〈小飛俠阿童木〉(內地譯為“鐵臂阿童木”)。除了松隆子,〈小飛俠阿童木〉也為這部電影增添了懷舊感。這首歌是一九六○年代卡通片《小飛俠阿童木》的主題曲。香港、台灣和內地在一九八○年代引進這套卡通片,主題曲也跟着卡通片的傳播而風靡華語世界。這首歌的歌詞正是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的作品,摘錄自滬江網的中譯貼出如下:
越過天空 啦啦啦 飛向群星
來吧 阿童木 噴氣飛行
心地善良 啦啦啦 科學之子
十萬馬力的 鐵臂阿童木
耳朵去聽 啦啦啦 眼睛去看
那是 阿童木 時刻警惕
心地正直 啦啦啦 科學之子
七大神力的 鐵臂阿童木
無論在街角 啦啦啦 還是在海底
都有 阿童木 守護世界
勇敢無畏 啦啦啦 科學之子
大家的好朋友 鐵臂阿童木
這首歌中的阿童木上天入海、熱愛科學、保衛世界,可謂朝氣蓬勃,和電影中以近暮年思考天命的男作家暗暗形成了反襯。
一九五○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開始創作《小飛俠阿童木》。“阿童木”是指英文詞atom(意為原子),日本又在二戰中深受原子彈之害。不難想見,這套漫畫也在呼籲和平使用核能吧。熟悉這首歌的普通話版的朋友應該記得,普通話版在歌詞中加入了“愛好和平的好少年”,可謂進一步演繹漫畫的原意。漫畫家似乎更希望日本會像阿童木一樣,從戰後的廢墟中朝氣蓬勃地重生。
按年齡算,電影中的男作家應該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出生的,哼起〈小飛俠阿童木〉時,他就化作了日本的縮影,既彰顯他與恐懼死亡之間的角力,也暗中影射着對戰後日本存沒的憂慮,令人更能理解以四季物哀從容面對生死的人生智慧。
宋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