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培養兒童閱讀興趣
昨日為“世界閱讀日”,“澳門圖書館周”系列活動啟動,今屆規模擴大,設有多項親子共讀推廣,目的是透過家長與子女的互動,促進幼兒發展尤其讀寫方面的能力,直接影響兒童日後的成長。
互聯網科技發展,成年人已不是手機應用程式的主要發展目標。今時今日,不少手機應用程式針對幼兒的使用研發,時下眾多家長甚至以手機中的兒童節目作為“電子奶嘴”,使年幼子女機不離手,作為子女“不扭計”的獎賞。長此下去,手機遊戲及節目可能佔據兒童成長的大部分時間,甚至讓兒童沉迷於網絡世界,缺乏閱讀興趣。撇開閱讀電子書是否傷眼,有研究指出,閱讀紙本書籍令人更集中精神,促進大腦內語言、記憶和視覺皮質區的運動,比電子讀本更好地觸發思考,故兒童多閱讀紙本書籍更有益處。
“世界閱讀日”,旨在推動和構建社會閱讀風氣及文化,特別是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須要透過持續的閱讀推廣、優化圖書館軟硬件配套,以至家長的耐心和信心來實現。
本澳新一代兒童,是在物質豐富及多彩的社會環境中成長。閱讀需要良好的氛圍,才能讓兒童以至家長心情愉悅地投入。“四 · 二三全城共讀”活動除了主場館澳門文化中心,全城招募“共讀點”一齊進行,獲得逾一百三十個單位響應。在設施方面相信足夠,但社會有聲音希望藉着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設契機,以及在未來城市規劃中,持續完善本澳圖書館整體規劃發展,能為青少年兒童閱覽區訂立一定面積比例,拓展青少年及兒童的閱讀空間,使圖書館向兒童友好化方向發展。
圖書館亦可考慮持續增加親子元素,與學校加強合作,為各年齡層兒童及學生提供相符的推廣活動。親子元素同時培養家長與子女的共讀興趣,讓家長願意帶同子女到圖書館共享親子時光,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營造閱讀氛圍不限於圖書館,假如父母本身喜歡閱讀,更能言傳身教,對子女自然有良好的影響,讓子女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家庭、公園都可以是理想的共讀環境。
夏 耘